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fēng)云人物 > 正文

細(xì)數(shù)崇禎身邊以身殉國的忠臣良將 數(shù)量還真不少

2016-12-04 14:41:2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大明王朝的覆亡,是令人慨嘆的。 然而,有些專家說,明朝的滅亡,那是腐朽的王朝已經(jīng)走向了沒落,明亡清興,新陳代謝、王朝更替,中華民族

大明王朝的覆亡,是令人慨嘆的。

然而,有些專家說,明朝的滅亡,那是腐朽的王朝已經(jīng)走向了沒落,明亡清興,新陳代謝、王朝更替,中華民族則完成了一次華麗蛻變,又重新煥發(fā)了新的生命力、新的光芒和色彩。以至于,對于崇禎自縊殉國一節(jié),不無揶揄地說,崇禎帝搞得眾叛親離,到了最后時刻,只有一個小太監(jiān)陪在身邊,真正的孤家寡人也!言下之意,大明王朝的確是一個人人唾棄的陳舊、落后、反對的王朝,不值得留戀,不值得同情。

事情真的是這樣的嗎?

崇禎在自盡前一刻,也曾喃喃自語說:“朕待士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無一人相從?”但是,他很快就給出了解釋:“想來是他們不知朕的景況,所以不能前來殉難?!?/p>

崇禎帝的猜測對不對呢?

答案是肯定的。

中國,從來就不缺少硬骨頭的人。

而且,大明王朝養(yǎng)士三百年,在儒家道德規(guī)范下的培養(yǎng)出來的、以忠義自許的人不知有多少。

象史可法等等一大票英雄人物沒有立刻追隨崇禎帝于九泉地下,那是他們覺得大明王朝的北京城雖然丟失,大事尚有可為。

然而,當(dāng)南明三帝:弘光、隆武、永歷的相繼敗亡,以身殉國的忠臣良將比比皆是。

史可法明知事不可為,死守?fù)P州,最終斑斑血淚染梅花。

清軍下?lián)P州、取南京。

欽天監(jiān)挈壺官陳于階慨然自縊、刑部尚書高倬仰藥身亡。

戶部郎中劉成治自殺之前,索筆題壁:“鐘山之氣,赫赫洋洋;歸于帝側(cè),保此冠裳?!睆娜莞八馈?/p>

國子監(jiān)生吳可箕遙望清軍如流入城,自投雞鳴山關(guān)帝廟縊死。

中書舍人陳爊及和他的舉人兒子陳伯俞閉門自盡。

戶部主事吳嘉胤長衣博帶,衣襟飄飄,謁孝陵、登雨花臺,自絕于宋楊忠襄墓松樹下,一如高僧仙去。

國子生王贊明親自到相山挖掘自己的墓穴,穴成,徐徐起身,與親友作別,說:“此地當(dāng)往來之沖,吾不死于家而死于此,使過而見者有動心焉!天下事未可知也!”

中書龔?fù)⑾檎C衣冠,別文廟;登武定橋,睹秦淮河而哭:“大丈夫當(dāng)潔白光明,置身天壤;勿泛若水中鳧,與波上下?!笨犊端?。

甚至秦淮河百川橋下行乞的一個不知名乞兒,也悲憤于國亡,投淮河自殺。

主事黃端伯聽說清軍入城,端坐府門,巍然不動。

清軍統(tǒng)帥多鐸派人前來勸降,黃端伯將來人趕走,提筆在自己家門書一行大字,云:“大明禮部儀制司主事黃端伯不降!”

多鐸因此大贊:“南來硬漢,僅見此人?!?/p>

黃端伯被清軍處斬之日,出通濟門,到了水草庵,整肅冠履,昂首引頸受刃,說:“愿畢命于此!”從容就死的神態(tài)讓行刑的劊子手心驚得手顫刀墜,觀者千百人,皆持香哭拜。

被囚禁在北京的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左懋第聽說南京朝廷已經(jīng)被滅,與隨員兵部司務(wù)陳用極、游擊王一斌、都司張良佐、壬廷翰,守備劉統(tǒng)五人一同向多爾袞求死。

臨刑前,左懋第問五人:“你們后悔嗎?”

五人答:“求仁得仁,又什么好后悔的!”

于是,六人再向南拜,說:“臣等事大明之心盡矣!”一同端坐慷慨受刑。

南京初陷,馬士英議立潞王朱常淓監(jiān)國,而等潞王降清、杭州失守,已經(jīng)賦閑在家的名臣劉宗周推案大哭說:“劉宗周殉國的時候到了!”臥床絕食,滴水粒米不進(jìn),生生餓死。

與劉武周相同,相國高弘圖聽說弘光朝覆滅,悲憤絕食九日,于會稽城外竹林中的一座破廟里辭世。

兵部侍郎祁彪佳自沉于梅墅寓園別業(yè)梅花閣前水池中。有遺書留幾上,其絕命詞有云:“圖功為其難,潔身為其易。吾為其易者,聊存潔身志。含笑入九原,浩然留天地?!?/p>

魯監(jiān)國兵敗,興國公王之仁準(zhǔn)備率領(lǐng)自己殘余部隊與清軍拼個你死我活。后經(jīng)部將勸說,乘船數(shù)百艘,攜帶大批輜重由蛟門航海到舟山,準(zhǔn)備同隆武帝所封的肅虜伯黃斌卿會師共舉。

黃斌卿卻是個人面獸心的東西,他接收了王之仁攜來的輜重,卻出其不意地向王之仁的舟師發(fā)起鋪天蓋地的炮轟。

王之仁氣得鋼牙咬碎,卻又無可奈何,為了留下抗清力量,他下令部下放棄抵抗,全部歸附黃斌卿,卻將自己家屬乘坐的海船鑿沉,讓船內(nèi)的九十三名親屬為國殉難,僅留下一條大船。

王之仁目送全家老小已經(jīng)赴死,這才擦干眼淚,乘坐在僅留下的大船上,吩咐豎立旗幟,鼓吹張蓋,駛往已被清軍占領(lǐng)的吳淞江口。

吳淞總兵李成棟以為他是要來投降,便將他轉(zhuǎn)送南京。招撫江南大學(xué)士,正為多一個同類而高興,但王之仁卻板起面孔教訓(xùn)起他來,說他不應(yīng)該貪生怕死、投降清朝,罵他“認(rèn)賊作父,先帝贈你高官厚祿,給你建立廟祠、以國禮祭拜你,撫恤你的妻兒老??;你忘恩負(fù)義,引狼入室,毀我大明諸帝陵寢,焚我大明宗廟,滔天之罪,遠(yuǎn)過于歷史上的叛將李陵、衛(wèi)律?!?/p>

數(shù)落了洪承疇一番,王之仁這才亮出自己此來的目的,他說:“我乃是大明王朝的方面軍元帥,國家已亡,理應(yīng)身死,只是擔(dān)心喪身于大海,后世史家難以取證,所以特來南京,堂堂皇皇殉國?!?/p>

洪承疇惱羞成怒,下令將他殺害。

清軍進(jìn)占浙東府縣,大學(xué)士張國維、督師兵部尚書余煌、禮部尚書陳函輝、大理寺少卿陳潛夫等先后自殺。

督師大學(xué)士朱大典率領(lǐng)家丁死守金華。金華城破,朱大典不慌不忙,讓家中的婦女先投井自殉,自己則攜火繩與子孫、賓客聚于火藥庫中引爆殉國。

當(dāng)世名儒夏允彝、夏完淳父子殉國也相當(dāng)悲壯。

夏允彝殉國之時,夏完淳靜立池邊,親歷了父子生離死別的全過程,發(fā)誓要繼承父親的遺志,抗戰(zhàn)到底。

夏完淳兵敗被捕,在獄中談笑自若,與難友義士吟詩唱和,并寫下了《土室余論》、《寄內(nèi)》、《獄中上母書》、《遺夫人書》等視死如歸、慷慨激昂的悲壯文字。

順治五年,清鄭親王濟爾哈朗大舉入湘。

大明督師何騰蛟在湘潭為清兵所執(zhí),囚于城外慧德庵中。

濟爾哈朗派人勸降,并致書稱:“你如果肯順應(yīng)天意、知命降清,地位當(dāng)不在洪承疇之下”。

何騰蛟將勸降書一丟,答:“何騰蛟少壯入朝為官,國家遭遇厄運,早在甲申三月,就該隨先帝而去,之所以留著性命不死,是想效仿郭子儀中興國家??上е敬蟛攀瑁兄氯绱死仟N大敗,負(fù)恩辱國,罪該萬死,還怎么敢茍延活在人世呢!何騰蛟的頭可斷,心可剖,即使死了,還可以歸附于先王先公!”遂拒絕飲食。

濟爾哈朗知何騰蛟必不能屈,便吩咐士兵將他殺害于湘潭流水橋旁一個小坡下。

何騰蛟就義前,舉手拍地,連呼:“可惜!”兩掌皆碎。

永歷四年(公元1650年)九月初,孔有德強攻湘、桂兩省交境的要隘龍虎關(guān)(即原來的鎮(zhèn)峽關(guān))。

明永國公曹志建率部阻擊,兵敗,桂林震動。

兩日之后,桂林滿城軍民,逃之一空。

大明兵部尚書瞿式耜一身明朝官服,危坐署中,屹然不動,靜候清兵入城。

不過,黃泉路上,瞿式耜并不孤單。陪他一起赴難的人來了。

萬歷朝首輔大學(xué)士張居正的曾孫張同敞時任桂林總督,本與開國公趙印選、衛(wèi)國公胡一青連營于桂林之小榕江。在趙印選、胡一青等人奔竄逃命之際,張同敞對友人錢秉鐙說:“事情發(fā)展到了這個地步,我只有以一死來報國。”錢秉鐙勸道:“丟失的東西可以找回來,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張同敞黯然神傷,答道:“話雖如此,但以當(dāng)前的形勢來看,即使留下這條命,也難有作為了!”

聽說桂林城內(nèi)兵將已散,只有瞿式耜仍留在城內(nèi),張同敞遂從漓江東岸泅水入城,直入瞿式耜署中,口中大聲呼道:“事態(tài)很緊迫了,先生可有良策免卻桂林城這場劫難否?”

瞿式耜看見張同敞突然出現(xiàn),先是愣了愣,隨即大感慰藉,徐徐站起,勸道:“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今日之死,乃是死得其所。我是桂林留守大臣,你不是,用不著陪死,趕緊走吧!”

張同敞正色答道:“要死就一塊死。古人恥獨為君子,先生怎么不肯讓我與您共生死呢?”

瞿式耜聽了,哈哈大笑,四顧左右,惟一老兵,便命老兵端上好酒,與張同敞共飲,神色怡然。

夜色漸漸降臨,二人于燈下正襟危坐,夜雨淙淙,遙望城外火光燭天,城內(nèi)寂無聲響。

雞唱時分,老兵稟告:“清兵已圍守各門矣。”二人恍若未聞,手不停盞,連呼好酒。

待天色漸明,瞿式耜聲色如常,對張同敞說:“吾兩人死期近矣!”

就義之日,兩人在清軍的押解下行至桂林城獨秀山仙鶴巖,見一磐石,瞿式耜滿目風(fēng)光,對劊子手說:“吾生平癖愛佳山水,此地頗佳,可以止矣!”

劊子手揮刀之時,瞿式耜口中疾呼皇上者三,從容就戮。

魯迅先生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