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里雍正皇帝的“十大罪狀”究竟是什么
雍正帝給人們的印象一直是性格多疑,為人狠辣。但在他留下的眾多行樂圖中,似乎可以看到一個自信坦然,還帶著一點幽默的君主。在這些行樂圖中,雍正帝以各種面貌出現(xiàn),簡直如同花樣迭出的模仿秀。故宮挑選行樂圖中的九張,予以小小設(shè)計,為大家呈現(xiàn)一個萌萌噠四爺。
看上去,雍正似乎是個經(jīng)常出游、生活上很悠閑地樣子。然而,事實上,這些圖只是雍正內(nèi)心的一種理想寄托。真實歷史中的雍正,在登基后,不巡幸、不游獵,除了去過幾次遵化東陵外,十三年里,連北京城都沒出過,因為他根本沒有時間游樂?。∮矛F(xiàn)在的話來說,雍正就是個標(biāo)準(zhǔn)的工作狂,每天睡眠不超過4小時,每年除了自己的生日,364天都在工作。被評價為“宵衣旰食,夙夜憂勤”。據(jù)統(tǒng)計,雍正朝現(xiàn)存的漢文奏折有35000余件,滿文奏折有6600余件,奏折上的朱批短的兩三字,長的有上千字,累積起來,雍正留下來的滿漢文朱批諭旨,竟有上千萬字之多。然而,這樣一位勤政的皇帝卻留下了一世罵名。在他親自編纂的《大義覺迷錄》中,他的罪狀達十條: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嗜酒、淫色、誅忠、好諛任佞,甚至在死后還背上了不得善終的惡名。關(guān)于他的死法,在民間起碼有七八種,有說是被宮女勒死的,有說是吃春藥過量死的,還有的說是被江湖俠女呂四娘割掉腦袋而死。那么,歷史中雍正皇帝的真正死因究竟是什么?他的諸多罪名又是從何而來?
據(jù)正史記載,雍正在位期間,平定了羅卜臧丹津叛亂,設(shè)置軍機處,加強皇權(quán),實行改土歸流,火耗歸公等一系列鐵腕改革政策。對康乾盛世的維持和延續(xù),具有關(guān)鍵性的作用。那么,這樣一個干了諸多實事,可謂是康乾盛世中流砥柱的皇帝,為什么正史和民間的評價會截然相反呢?
一切都要從他登基的那天說起,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凌晨,正在齋所虔誠齋戒準(zhǔn)備南郊祭祀的胤禛,突然接到康熙的急詔,等到胤禛抵達暢春園不久,戌時,康熙駕崩。就在眾皇子、大臣跪地痛哭時,步兵統(tǒng)領(lǐng)隆科多,口述著康熙帝的遺詔。說道: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tǒng),著繼朕登基,繼皇帝位。原來就在胤禛趕往暢春園之前,感覺不久于人世的康熙,就對在場的大臣隆科多宣布了口諭。上面這種說法是來自雍正親自編纂的《大義覺迷錄》,也就是八王同受遺詔的說法。在場的皇子誰都沒想到,幾十年的儲位之爭,笑到最后的竟然是默默無聞的四阿哥胤禛。
雍正在《大義覺迷錄》中說:及皇考升遐之時,朕在悲痛之時,塞斯黑突至朕前,箕踞對坐,傲慢無禮,其意大不可測,若非朕鎮(zhèn)定隱忍,必致激成事端。意思是,得知康熙傳位于胤禛后,九阿哥就突然跑到胤禛面前挑釁,要不是胤禛忍了下來,必然發(fā)生沖突。胤禛還說,八阿哥也表現(xiàn)的非常怨憤。由此可見,其他兄弟對胤禛繼承大統(tǒng),根本不認同。因為四阿哥論嫡庶,不如廢太子胤礽,論長幼,不如大阿哥胤褆,論學(xué)識,不如三阿哥胤祉,論人望,不如八阿哥胤禩,甚至論人才,也未必比得上他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
于是,從口頭宣布遺詔的那天起,就傳出了胤禛篡位一說,為了堵住悠悠之口,幾天后,胤禛按制把康熙的遺詔頒布天下。沒想到大家都懷疑遺詔并非康熙真跡,于是,更有了胤禛篡位的說法。還說康熙臨終前,本來發(fā)了一道詔諭,叫遠在西寧的撫遠大將軍皇十四阿哥胤禵緊急回京繼位,卻被步兵統(tǒng)領(lǐng)隆科多捏在手里不發(fā),改作傳位于四子,把十字改為于,胤禛奪了親弟弟的位。這一點,不僅百姓相信了,連十四阿哥也質(zhì)疑胤禛登基的正當(dāng)性??滴趿荒晔碌囊惶?,景山的壽皇殿康熙的靈柩前,十四阿哥在祭拜完了康熙,見到胤禛后,不僅不下跪,還讓胤禛拿出康熙的遺詔來,這明顯是質(zhì)疑胤禛繼位的正當(dāng)性。因為康熙死前沒有預(yù)立太子。連朝鮮都預(yù)測,彼國不預(yù)建太子,似必有五公子爭立之事,康熙死后,兵亂可蹺足而待。為了防止其他皇子發(fā)動兵亂,胤禛命隆科多封閉京城九門六天。在徹底阻斷了其他皇子發(fā)動政變的可能后,胤禛這才稍顯安心。為了避免政敵的指責(zé),胤禛是步步小心,唯恐落人于口實。
沒想到,他的親生母親烏雅氏竟然不贊成他繼位。據(jù)《清世宗實錄》中記載,烏雅氏得知胤禛即位后,她說欽命吾子繼承大統(tǒng),實非夢想所期。接下來,烏雅氏的做法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更讓雍正想不到的是,母親烏雅氏在寢宮中不吃不喝,也拒不接受仁壽皇太后的徽號,不肯搬入皇太后應(yīng)該住的宮殿去。甚至說要以死相殉,隨大行皇帝康熙而去。
最后,雍正被逼的沒有辦法,只得跪在烏雅氏面前叩頭痛哭,說道:今母親執(zhí)意以死相殉,那兒臣更有何依賴?將何以對天下臣民,那我也只好以身相從了。在雍正以死相勸下,烏雅氏才放棄了自盡的想法。但等到雍正登基大典前,禮部大臣到太后那里奏請程序的時候,烏雅氏卻說,與我行禮,有何緊要,蓋免行禮....此時,雍正的各個政敵對他虎視眈眈,難道烏雅氏不明白她的做法,會授人以柄嗎?烏雅氏為何對親生兒子如此薄情呢?
原來,胤禛雖然是烏雅氏的親生兒子,但在生胤禛時,烏雅氏由于品位低下,按例不能撫養(yǎng)皇子,這時正趕上康熙的寵妃佟貴妃喪子,為了安慰佟貴妃,康熙就把剛出生十天的胤禛交由佟貴妃撫養(yǎng)。等胤禛十一歲時,佟貴妃去世,他才回到母親烏雅氏身邊。但胤禛回到烏雅氏身邊后并沒有感受到母愛,因為此時,烏雅氏的全部心思都放在剛剛二歲的十四阿哥身上。這讓胤禛與母親烏雅氏的母子關(guān)系,非常冷淡。據(jù)史料記載,胤禛每天都是五更時候給烏雅氏請安,也就是凌晨三到五點,此時烏雅氏根本沒有起床,胤禛選擇這個時間去就是為了互不碰面,避免尷尬??赡茉跒跹攀系男闹?,小兒子十四阿哥才是皇位的正統(tǒng)繼承人。沒多久,烏雅氏的突然死亡,更是讓雍正背負了逼母的罪名。據(jù)《清世宗實錄》中記載,烏雅氏是五月二十三日未時發(fā)病,到第二天丑時就去世了,從發(fā)病到去世只有短短十幾個小時,屬于暴亡。親生母親的突然死亡讓雍正又背負了一個罪名,逼母自盡。很快民間就繪聲繪色的流傳出許多雍正逼死母親的故事,說因為雍正苛待十四阿哥,不僅命令十四阿哥去遵化守陵,還剝奪了他的王爵,只留下了一個貝子身份。
烏雅氏看不下去了,于是兩人在宮里發(fā)生了激烈爭吵,烏雅氏撞柱而亡。在封建社會,以孝治天下,一個皇帝竟然逼死自己的母親,這是多大的罪名啊。不僅如此,還盛傳康熙彌留之際,皇四子敬了一碗人參湯,不知何故,圣祖皇帝就駕崩了,雍正就即位當(dāng)了皇帝。謀父、逼母,雍正的聲望可謂跌倒了谷底,他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要努力證明自己是個好皇帝,其他皇子的才干不如自己。
然而,雍正即位后才發(fā)現(xiàn),他手里根本沒有可用之人。原來,胤禛為了即位,隱忍了幾十年,為了不讓康熙猜疑,不敢和朝臣來往,被稱為“孤臣”。登基后,才發(fā)現(xiàn)滿朝文武除了隆科多,就沒有可用之人。此時,一直覬覦皇位的八阿哥,雖然失敗了,但在朝中的勢力非常強大,他對自己的失敗也不甘心,有機會就煽風(fēng)點火。一開始,雍正也拿八王黨沒有辦法?!队赫龑嶄洝酚涊d,雍正對臣子說,朕受圣祖皇帝托負之重,繼承寶位為天下臣民之主,爾等應(yīng)以大統(tǒng)視朕,不應(yīng)以昔日在藩之身視朕躬也。這話的意思就是說,我是圣祖欽定的皇帝,是正統(tǒng),你們要視我為皇帝,不應(yīng)該把我當(dāng)成過去的一個王爺看待。由此可見,雍正的日子有多難過。于是,他就凡事親力親為,白天聆聽大臣面奏,晚上往往批折子到三更,每天睡眠不到四個小時。
這還不夠,雍正覺得每天上朝的路上用得時間太多,于是,就從乾清宮搬到了養(yǎng)心殿。據(jù)專家測算,從養(yǎng)心殿的寢宮到前殿的后門,實際上只有1.8米。然而,雍正沒有想到的是,他如此勤儉,換來的卻是別人說他嗜酒、淫色的罪名。一天,雍正在養(yǎng)心殿接見來京面圣的提督路振揚,路振揚上奏說,臣在京許久,每日覲見,仰瞻天顏,全不似飲酒者,何以臣在外任,有傳聞皇上飲酒之說。雍正這才知道外面盛傳他嗜酒、淫色的罪名。實際上,雍正真算不上好色,他記錄在案的后妃一共30人,比起康熙帝50多個子女來說,雍正一共才十個兒子,四個女兒,其中八個皇子和四個皇女都出生在雍正繼位之前。明明不好色,卻被冠上好色的罪名,一開始,雍正是極力的解釋,他說:朕常自謂天下人不好色,未有如朕者。意思是說,天下沒有誰比我還不好色的了。
為了消除民間對他的誤解,雍正決定改善民生,但沒想到的是,他又多了幾宗罪。
康熙晚年吏政腐敗,朝廷內(nèi)貪污成風(fēng),大小官員以借款名義,私自動用國庫銀兩,竟高達千萬之巨,雍正發(fā)現(xiàn)康熙留給他的庫銀,據(jù)說只有區(qū)區(qū)八百萬兩。雍正為了維持大清的正常運轉(zhuǎn),雍正決定從整頓吏政開始,清查賦稅,對貪贓枉法的官員抄沒家產(chǎn),甚至處以斬刑。對畏罪自殺者,對嫡親子弟及家人追索、問罪。雍正為了給其他官員以警示作用,對貪官執(zhí)行死刑時,常組織官員到場觀摩。他認為現(xiàn)場警示教育比讓官員學(xué)習(xí)《論語》,管用得多。官場風(fēng)氣迅速扭轉(zhuǎn),竟然出現(xiàn)了雍正一朝無官不清的局面。到了雍正晚年,國庫庫銀達六千萬兩,此舉實在是造福百姓的政績。沒想到的是,雍正大張旗鼓的懲治貪污,徹底得罪了王公大臣,不僅落得抄家皇帝的稱號,還多了幾項罪名,就是貪財、好殺。
而由于滿朝文武沒有可信之人,于是,雍正設(shè)立了密折制度,在各朋黨都遍布耳目的情況下,雍正想通過密折制度了解下情。這在當(dāng)時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同時,雍正還廣泛的使用特務(wù)機構(gòu),這些手段幫助除掉了年羹堯、阿靈阿等人。但卻落得誅殺忠臣的罪名。民間還流傳出,雍正的各種特務(wù)機構(gòu)如何殘忍好殺的故事,如血滴子等。那么,是誰在伺機拉他下位呢?雍正曾說:朕即位時,念手足之情,心實不忍,只因諸弟中如阿其那等,心懷叵測,固結(jié)黨援,往往借端生事,蠱惑人心,朕意欲將此輩徐徐化導(dǎo),消除妄念,安靜守法。但此時,面對種種誹謗,雍正終于下了狠心,他決定要將政敵八王黨一網(wǎng)打盡?;拾俗酉仁潜话矒?,封為廉親王,后被削宗籍和圈禁,并被改名為阿其那,意為待宰的魚。康熙的皇九子被發(fā)往西寧,后被削宗籍和圈禁,并被改名為塞思黑,意為討厭的人??滴醯幕适颖唤稻簦罂滴趸嗜右脖桓锞羧?。當(dāng)然,雍正的做法,只是給他的罪名再多加了兩條—弒兄、屠弟。
一心想證明自己是個好皇帝的雍正,落的累累罵名,連雍正要徹夜批改奏折,民間都說成雍正是因為做了虧心事怕鬼,所以才徹夜難眠。不久后發(fā)生了曾靜投書案,更刺痛了雍正的心。雍正六年九月二十六日,川陜總督府門前,一個年輕人攔下了川陜總督岳鐘琪的轎子,說是有書信相交,岳鐘琪打開書信一看,大吃一驚。這是一封勸反的書信,不僅如此,上面還列舉了雍正的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嗜酒、淫色、誅忠、好諛任佞等十項罪名。譴責(zé)雍正是個失德的暴君,人人皆可反之。岳鐘琪一邊報給雍正,一邊假意同意反清,套出幕后主使原來是曾靜,一個窮鄉(xiāng)僻壤的讀書人。
隨后更發(fā)現(xiàn),這些流言來自流放的八阿哥、九阿哥的門人。這封信徹底刺痛了雍正的心。為了徹底消除民間的流言蜚語,雍正決定這個案子要出其不意的處理,于是,他親自編纂的《大義覺迷錄》,一邊論述清朝的正統(tǒng)性,一邊逐條的駁斥謀父、逼母等十大罪狀。并大量發(fā)行此書,要求朝廷上下、地方官吏人手一冊。為了擴大影響,要求投降的曾靜到全國各地巡講,現(xiàn)身說法雍正的英明,自己的不明真相,以至于犯下如此錯誤。結(jié)果沒想到此舉,不僅沒有樹立起雍正的光輝形象,反而讓不了解這些宮廷秘聞的人知道了雍正的這十種罪名。而雍正后來實行文字獄,得罪了天下讀書人,讓他的形象跌入谷底。雍正八年八月九日,北京發(fā)生地震,震中就在圓明園附近。而地震發(fā)生時,雍正和臣子慌張地逃到圓明園的一條船上。一時間,民間議論紛紛,說雍正對自己的兄弟沒有仁愛之心,刻薄恩,這才招來了天譴,這樣的天子怕是做不了太久。就在此時,又傳來紫禁城皇極殿的一角在地震中被損毀,這似乎成了雍正朝國運衰微的實證。
生性要強的雍正皇帝,非常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為了挽回形象,地震的第二天,雍正皇帝就發(fā)布了罪己詔,向全國人民承認自己沒有像以前那么勤政了,老天對自己的懲罰有理,從此以后,自己要知懼修省。等形勢緩和下來后,他甚至專門辯解地震的時候,自己就在船上,不存在慌慌張張?zhí)拥酱系恼f法。而且他和跟隨的幾百人都安然無恙,所以上天對他是眷顧的,沒有譴責(zé)他的意思,證明他是個合格的天子。沒想到此舉,又讓老百姓覺得他心虛,文人開始諷刺雍正,而十大罪狀更加流傳開來了。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子夜,這位在位十三年,卻飽受非議的皇帝,在圓明園駕崩,死時年僅5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