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北齊太祖高歡為什么對官員貪污不聞不問

2016-11-30 14:42:18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公元534年,北魏王朝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從北方草原上崛起的軍閥高歡自任東魏丞相,成為這個王朝的實際掌權者,而東魏孝靜帝只是個擺設、傀

公元534年,北魏王朝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從北方草原上崛起的軍閥高歡自任東魏丞相,成為這個王朝的實際掌權者,而東魏孝靜帝只是個擺設、傀儡。當初跟隨高歡打天下的司馬子如等一班功臣,他們身居高位,為高歡所信任。據《北齊書卷十八 列傳第十(司馬自如)》:

“天平初,(司馬自如)除左仆射,與侍中高岳、侍中孫騰、右仆射高隆之等共知朝政,甚見信重?!?/p>

就是說,東魏孝靜帝天平初年,司馬子如任宰相,與高岳、孫騰、高隆之等人共同執(zhí)掌朝政,為高歡所信任。

這些人以司馬子如為代表,自認為有大功與高歡,在東魏京師鄴城橫行不法,胡作非為。舉一個例子:這些勛貴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好飲,一次,幾個人在一起飲酒,一時興起,竟將高歡相府主簿孫搴喝死了?!侗饼R書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孫搴)》:

“司馬子如與高季式召孫搴飲酒,酒甚而卒,時年五十二。高祖親臨之,子如叩頭請罪?!?/p>

就是說,一次,司馬子如與大將軍高季式召相府主簿孫搴喝酒,一時興起,喝得太多,孫搴竟酒醉而死,時年五十二歲。高歡親臨祭奠,司馬子如叩頭請罪。

一次,東魏行臺郎中杜弼發(fā)現文武百官中的許多人在位時都貪污公家的財產,就將這一情況告訴了丞相高歡,提議高歡肅貪,嚴懲這些人。但是,高歡的一番話卻大出杜弼意料。據《北齊書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杜弼)》:

“弼以文武在位,罕有廉潔,言之于高祖(高歡)。高祖曰:‘弼來,我語爾。天下濁亂,習俗已久。今督將家屬多在關西,黑獺常相招誘,人情去留未定。江東復有一吳兒老翁蕭衍者,專事衣冠禮樂,中原士大夫望之以為正朔所在。我若急作法網,不相饒借,恐怕督將盡投黑獺,士子悉奔蕭衍,則人物流散,何以為國?爾宜少待,吾不忘之?!?/p>

就是說,一次,這位叫杜弼的官員對高歡說,我們東魏的這些文武官員幾乎沒有不不貪污的,這些人應該好好管一管。高歡說,你看呵,這種事也不是在今天形成的,很久以前就已經成為一種習俗。眼下我們的都督、將軍們的家屬大多數在西魏的關西地區(qū),西魏的宇文黑獺經常對他們進行招撫和引誘,這些將領、都督以后是離開還是留在這里都還確定不了;江東地區(qū)還有那個老頭蕭衍(梁武帝),他專門倡導推行儒家禮樂教化,以致使得中原地區(qū)的士大夫們產生了向往江東之情,認為那里才是中華正統所在。假如我操之過急地整頓法制,不能采取寬容態(tài)度的話,那么這些都督、將軍們都得歸附宇文黑獺,那些士大夫們全去投靠蕭衍,人材都走了,還怎么能成為一個國家?你暫且等待一段時間,我不會忘掉你的提議的。

我們看到,高歡不是不知道這些人的貪污不法,只是一方面這種貪污之風,積弊已久,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另一方面,高歡的事業(yè)又處在草創(chuàng)的初期,人心未定,如果操之過急,能人都弄跑了,國家就沒人做事了。所以,高歡對度杜弼說現在還不是整頓貪污的時候,讓他等一等。

司馬子如與高岳、孫騰、高隆之,號稱“四貴”,在當時在東魏鄴城,這些人貪污受賄,橫行不法。其中孫騰是眾功臣當中危害最大者。據《北齊書卷十八 列傳第十(孫騰)》:

“在鄴,(孫騰)與高岳、高隆之、司馬子如號為四貴,非法專恣,騰為甚焉。高祖(高歡)屢加遣讓,終不悛(quan)改,朝野深非笑之?!?/p>

就是說,在鄴城,孫騰與高岳、高隆之、司馬子如號稱“四貴”,這幾個人橫行非法,孫騰為最。高歡屢次譴責、勸誡,終不能改,深受朝野內外的嘲笑和非議。

“四貴”之一的司馬子如性格豪爽,但不能平心處物,不僅特別任性,而且尤好聚斂。據《北齊書卷十八 列傳第十(司馬自如)》:

“子如性既豪爽,兼恃舊恩,簿領之務,與奪任情,公然受納,無所顧憚?!庇帧八責o鯁正,不能平心處物”。

就是說,司馬子如性格豪爽,自恃有舊恩于高歡,為官特別任性,公然納賄,沒有顧及。又,司馬子如這個人一向沒有原則,無鯁正之品,不能公正待人待物。

其實勛貴孫騰的貪污非法比司馬子如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個人可謂大小通吃,為官專事納賄,不拿錢不辦事。更有甚者,參加公家宴飲,將案上的銀制餐具偷拿回家。一個高官,竟然干出這種偷雞摸狗的事情,讓人難以理解。據《北齊書卷十八 列傳第十(孫騰)》:

“騰依附高祖(高歡),契闊艱危,勤力恭謹,深見信待。及高祖置之魏朝,寄以心腹,遂志氣驕盈,與奪由己,求納財賄,不知紀極,生官死贈,非貨不行,肴藏銀器,盜為家物,輕狎小人,專為聚斂。”

就是說,孫騰依附高歡,共同經歷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困苦,恭謹勤勉,深受信任。后高歡將孫騰安置在東魏任要職,依為心腹,寄以厚望,孫騰志氣驕盈,所有事情都有自己定奪,納賄索賄,貪得無厭,凡官員升遷、人死受贈,不行賄就辦不成。不僅如此,還偷拿公家的銀器,據為己有,又結交一班小人,專門聚斂財貨。

“四貴”之一的清河王高岳是高歡的從父弟,此人仗軍功,又是高歡的親屬,生活奢靡,奢華無度。據《北齊書卷十三 列傳第五(清河王岳)》:

“岳自討寒山、長社及出隨、陸,并有功績,威名彌重。而性華侈,尤悅色酒,歌姬舞女,陳鼎擊鐘,諸王皆不及也?!?/p>

就是說,高岳自從跟隨高歡打了幾個勝仗,功勞卓著,威名大振。高岳性奢華,尤其喜歡酒色,家里歌姬舞女眾多,常常在家里列鼎擊鐘,歌舞宴飲,其他諸王都比不上他。

這些功臣,肆意任性,不守法度,比如司徒孫騰。據《北齊書卷十八 列傳第十(孫騰)》:

“(孫騰)初北境亂離,亡一女,及貴,遠加推訪,終不得,疑其為人婢賤。及為司徒,奴婢訴良者,不研虛實,率皆免之,愿免千人,冀得其女。”

就是說,當初,北方戰(zhàn)亂,孫騰有一個女兒失散,孫騰富貴后多方尋找未果,懷疑自己這個女兒已經為人賤婢。等到孫騰任司徒,只要有奴婢申訴,孫騰不問虛實真假,都予以赦免其奴婢身份,愿意赦免千人,希望其中有自己的女兒。

這純粹是濫權。后來高歡知道后大怒,免其司徒,但又很快恢復其職務。

自上次杜弼提出肅貪不久,東魏出兵與西魏作戰(zhàn),杜弼借此機會再次提出要清除這些掠奪百姓的“內賊”,以壯行色。然而高歡的舉動和一番話又一次讓杜弼大出意外。據《北齊書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杜弼)》:

“及將有沙苑之役,弼又請先除內賊,卻討外寇。高祖問內賊是誰,弼曰:‘諸勛貴掠奪萬民者皆是。’高祖不答,因令軍人皆張弓挾失,舉刀按矟以夾道,使弼冒其間,曰:‘必無傷也?!鰬?zhàn)栗汗流。高祖然后喻之曰:‘箭雖注,不射;刀雖舉,不擊;矟雖按,不刺。爾猶頓喪魂膽。諸勛人身觸鋒刃,百死一生,縱其貪鄙,所取處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就是說,一次高歡將要出兵抵抗西魏宇文泰,杜弼又請求先清除內賊。高歡問他誰是內賊,杜弼回答說:“就是那些掠奪老百姓的功勛權貴們?!备邭g聽了沒有吭聲,轉身吩咐士兵們拉開弓,搭上箭,舉起刀,握住矛,排成面對面的兩行,叫杜弼從他們中間通過,杜弼嚇得渾身發(fā)抖,冷汗直流。高歡緩緩的對他說:“箭雖然安在弓上但還沒有發(fā)射,刀雖然舉起但還沒有攻擊,矛雖然握在手里但還沒有刺出,你就已經嚇得失魂落魄,膽戰(zhàn)心驚了。而那些立下戰(zhàn)功的人每戰(zhàn)身處刀箭叢中,百死一生,即使他們中間有的人確實貪婪卑鄙,但是他們的作用很大,怎么可以象要求普通人那樣要求他們呢?”

高歡說得很客觀,這些個靠軍功起家的新興的貴族,“取功名、求富貴”本來就是他們出生入死的動力和目的。

杜弼到底是一介書生。不具有高歡那樣的胸懷和眼光、謀略。我們簡單了解一下杜弼。據《北齊書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杜弼)》:

“杜弼,字輔玄,中山曲陽人也,小字輔國。......祖彥衡,淮南太守。父慈度,繁畤令。”

就是說,杜弼,中山曲陽人。杜弼出身官宦之家,祖父和父親都曾在魏做官,職位不高。

杜弼家貧好學,是個少年天才。據《北齊書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杜弼)》:

“弼幼聰敏,家貧無書,年十二,寄郡學受業(yè),講授之際,師每奇之?!?/p>

就是說,杜弼自幼聰明,靈敏,家貧,沒有書,十二歲那年,寄宿在郡辦的學堂學習,課業(yè)間,杜弼講授經典,深通其理,每次老師都非常驚奇。

杜弼學問大,尤好名理玄學,即使在行軍打仗途中,也隨身攜帶有關書籍。手不釋卷,而且年齡越大,越有興趣。據《北齊書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杜弼)》:

“弼性好名理,探味玄宗,自在軍旅,帶經從役?!庇?,“(杜弼)耽好玄理,老而愈篤?!?/p>

就是說,杜弼喜好名理之學,探討玩味其中的妙理,即使在行軍打仗途時,也隨身攜帶有關書籍。杜弼沉迷玄學,年齡越大越專心。

東魏孝靜帝武定年間,孝靜帝曾組織一次法會,邀請當時名僧講經,杜弼等大臣陪皇帝參加。據《北齊書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杜弼)》:

“(武定)六年四月八日,魏帝集名僧于顯陽殿講說佛理,弼與吏部尚書楊愔、中書令邢劭,秘書監(jiān)魏收(《魏書》的作者)等并侍法宴。敕弼升獅子座,當眾敷演。昭玄都僧達及僧道順并緇林之英,問難鋒至,往復數十番,莫有能屈。帝曰:‘此賢若生孔門,則何如也?’

就是說,東魏孝靜帝武定六年的一天,孝靜帝召集當時的名僧在顯陽殿講說佛法,杜弼與幾位大臣陪皇帝參加。孝靜帝命杜弼升法座,當眾講解玄理。當時在座的僧達和僧道順都是佛門精英,向杜弼提出問題,機鋒問難,往來數十次,無法難倒杜弼。孝靜帝感嘆說:這個杜弼如果生于孔子門下,該是何等樣的人物?

杜弼先是在北魏為官,后投奔高歡,被委以重任。據《北齊書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杜弼)》:

“(高歡)引弼典掌機密,甚見信待?;蛴性齑尾患皶蹋备犊占?,即令宣讀。”

就是說,高歡讓杜弼掌管機密要事,非常信任他。有時,高歡部下不滿,惱怒訓斥,又一時來不及措辭,便直接將白紙交杜弼,由他當即替自己隨機措辭,宣讀處分。

杜弼是很有才,也很忠誠,他極力建議高歡肅貪,固然沒有錯,然而高歡畢竟是老江湖,比他想的遠的多。所以,高歡的一番表演、一席話,搞得杜弼先是嚇得要命,然后是頓開茅塞,腦洞大開,佩服的五體投地。據《北齊書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杜弼)》:

“弼于是大恐,因頓顙謝曰:‘愚癡無智,不識至理,今蒙開曉,始見圣達之心?!?/p>

就是說,杜弼看到刀陣箭林,大為驚恐,以額觸地說:我愚癡,沒有智慧,不能認識其中深刻的道理,今天承蒙開示,才明白大王的圣明。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