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的三代老臣程普:慘被遺忘的一代江東名將
提到江東名將,也許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周瑜,陸遜等五儒帥吧,但是在大家對周郎等人的稱贊聲中,卻有一位德高望重,智勇兼?zhèn)涞拿麑⒒蛟S已經被大家所遺忘。他就是——東吳的三代老臣:程普。
程普,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人?!度龂尽酚涊d他“有容貌計略,善于應對。從孫堅征伐,討黃巾于宛、鄧,破董卓于陽人,攻城野戰(zhàn),身被創(chuàng)夷?!?/p>
不錯,當孫堅剛開始出道時,最早跟隨孫堅南征北戰(zhàn)的孫堅軍第一將是誰?答案當然是程普無疑。在孫堅死前,周瑜還沒出道前,程普是當之無愧的坐著孫堅軍第二把交椅,軍中最受孫堅信任的將軍,無疑當屬程普。就好像是夏侯敦在曹操軍,關羽劉備軍中的地位一樣。
程普跟隨孫堅討伐黃巾、董卓,所立下的汗馬功勞陳壽僅用三兩句話就概括了,但是我們眼前似乎卻依舊可以開到一位“有容貌計略,攻城野戰(zhàn),身被創(chuàng)夷”的英雄的形象。
也許他也有自己的夢想,就像夏侯敦輔佐曹操,關羽輔佐劉備的夢想一樣,程普一定也有著自己輔佐孫堅成就霸業(yè)的夢想。只可惜天不作美,孫堅的英年早逝對程普來說也許是最大的一次夢想幻滅。比起程普來,關羽,夏侯敦他們是多么的幸福,至少他們的主公沒有那么早去見高祖。
但是,孫策的成長,也許讓夢想幻滅的程普從新燃起了希望,從新燃起了新的夢想,那就是——輔佐孫策完成孫堅未完成的霸業(yè)。
論年齡,孫策似乎可以叫程普伯伯了,可是程普卻心甘情愿地為孫策效力,甚至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記得《三國志》里記載了這樣一件也許鮮為人知卻又意味深長的事:“策嘗攻祖郎,大為所圍,普與一騎共蔽扦策,驅馬疾呼,以矛突賊,賊披,策因隨出?!?/p>
當孫策遇險時,程普第一個念頭便是死命保護孫策,因此才有了程普“與一騎共蔽扦策,驅馬疾呼,以矛突賊,賊披,策因隨出?!?/p>
這件事里,程普他賭的是一個新的時代,新時代的希望就是眼前的孫策,他不愿再次嘗到理想幻滅的痛苦,他寧愿自己舍命也要保護自己對新時代的希望與賭注。終于,他成功了,他的勇猛與毅力成功地保護了孫策,也保護了自己對新時代的希望。
之后,程普隨孫策一起打江東。
“從攻廬江,拔之,還俱東渡?!?/p>
“策到橫江、當利,破張英、于麋等。轉下秣陵、湖孰、句容、曲阿,普皆有功,增兵二千,騎五十匹?!?/p>
“進破烏程、石木、波門、陵傳、余杭,普功為多?!?/p>
“策入會稽,以普為吳郡都尉,治錢唐。”
“后徙丹揚都尉,居石城。復討宣城、涇、安吳、陵陽、春谷諸賊,皆破之?!?/p>
“后拜蕩寇中郎將,領零陵太守,從討劉勛于尋陽,進攻黃祖于沙羨,還鎮(zhèn)石城?!?/p>
從以上這些史料可以看出,程普在輔佐孫策打江東的過程中又是多么地賣力——“普皆有功”,“普功為多”這樣的記載雖然過于籠統(tǒng)了,但是,隱約之間我們依稀可以看見孫策軍中一位揮舞長矛,率領士兵奮勇陷陣的老將。當他將敵人的尸體踩在腳下,當他將孫策軍勝利的旗幟插上敵人的城樓時,他是多么的自豪。他可以堅信自己對新時代的賭注沒有錯,他對新時代的憧憬依然是那樣的唯美。
經過這么多年的戰(zhàn)場磨練,再加上自己本身的智略勇武,程普儼然已經可以稱為是江東的第一名將了。但是意外的是,周瑜出現(xiàn)了,周瑜的出現(xiàn),讓程普的光輝從此被掩蓋住。
憑著周瑜本身的才能以及與孫策的結拜關系,儼然一加入孫策軍就坐上了第二把交椅的位置,而程普的光輝就從此被湮沒了,孫策口中也許滿是對周郎才能的贊賞,而父親留給自己最寶貴的財富之一——程普,也許在孫策眼中已經不那么受重視了。雖然憑著資歷,程普在孫策軍中的地位還是很高,但在主公心目中,卻不是第一信任與肯定的下屬了。
面對這一切,程普心中的確是有所不平,所以赤壁之前一直與周郎關系不是很好,但為了大局,程普也沒有太過分的舉動去為難周郎。兩人一直處于一種很曖昧的關系當中。
是的,周郎剛剛出道,經驗戰(zhàn)功什么的比起身經百戰(zhàn)的程普來說的確是差一大截,但是一來就成了第二把交椅,程普當然會有所不服。也許有人說程普心胸太狹窄了,我卻說這是程普忠于孫家的表現(xiàn)。為什么呢?因為程普之所以不服周郎,完全是因為怕周郎年輕,資歷尚淺,怕他只會紙上談兵,怕主公用錯人的緣故,而不是仗著自己的資歷什么的要和年輕人搶地位。
所以,在后來,發(fā)現(xiàn)周郎的的確確是一個軍事奇才時,程普對周郎的態(tài)度馬上就有大的轉變,兩人馬上成了好友——“與公瑾交,不覺自醉。”
不過,在打下江東后不久,程普又面臨了其人生第二個大的打擊,那就是孫策的去世。
這個消息對于東吳每個將軍與大臣來說都是個晴天霹靂,但是對于周郎等人來說,這還只是第一次體會喪主之痛,而對于程普等老臣來說,這卻是第二次了。
又一次理想的破滅,程普開始懷疑上天是不是總是和他過不去,為什么他曾經舍命保護的新時代的希望就這樣又扔下他走了。
一個人活著,總是有所寄托和希望的,老天兩次將寄托和希望奪走,這對程普是多么的殘忍。
孫策對自己的繼承人——孫權留下一句“內事不絕問張昭,外事不絕問周瑜”后就去見孫堅了,但是他的托孤之言中卻只字未提及程普等老臣,這對孫權的影響是很大的,也就導致了孫權后來對周瑜的信賴程度。
《三國志》里記載:“策薨,與張昭等共輔孫權,遂周旋三郡,平討不服。又從征江夏,還過豫章,別討樂安。樂安平定,代太史慈備海昬,與周瑜為左右督,破曹公于烏林,又進攻南郡,走曹仁。拜裨將軍,領江夏太守,治沙羨,食四縣?!?/p>
這一段是記載了孫策死后,程普輔佐孫權的情景。雖然自己的夢想再一次破滅了,但是程普還是毫無怨言地為孫家效力,哪怕孫策的遺言中沒有囑咐他任何事,他也毫不猶豫地為孫權效命,孫權也許是他這輩子最后的賭注了。
終于,公元208年,東吳面臨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考驗,那就是曹操的南征??粗约河H手為主公打下的江山面對這如此的考驗,程普當然不會像張昭一樣主張投降。武將的心情豈是那些文人所能了解與體會的。終于,孫權決定與曹操開戰(zhàn)了,程普被任命為右都督,左都督是周瑜,也就是說程普是周瑜的副手。
雖然程普剛開始不服周瑜,但在后來發(fā)現(xiàn)周瑜并非紙上談兵之輩后,兩人終于開始默契地合作了,赤壁之戰(zhàn),一場漂亮的火攻,將曹操燒回了老家。
這個時候,程普也許發(fā)現(xiàn)了時代的繼承人了,孫策走了,還有周瑜這樣杰出的年輕人存在啊。程普這時也許也已經意識到自己老了,江東的霸業(yè)也需要杰出的年輕人來繼承,也許他這時又已經將江東的未來的希望托付給了周郎,他要賭的是一個新時代,是江東的新時代。
也許這時,程普又再一次看到了新時代的希望。
他與周郎合力攻下了南郡,打敗了曹仁。
然而,命運卻總是作弄著程普。周郎也走了。
年輕的人啊,卻總是比老一輩先走一步,這是為什么?這也許程普在代領周瑜生前的南郡太守時,最常想的事情吧。
“周瑜卒,代領南郡太守?!?/p>
“權分荊州與劉備,普復還領江夏,遷蕩寇將軍,卒。權稱尊號,追論普功”
命運對程普總是很殘酷的,自己沒能開創(chuàng)的新時代,他把希望寄托給了年輕一輩,但是年輕一輩卻比他還先走一步。程普這時也許真的已經老了,承受不了那么大的打擊了,終于他于江夏逝世,告別了這個殘酷的世界。
后記:江東多名將,但是由于三國演義的影響導致許多人認為東吳少猛將,少良將。但程普絕對是一個不輸給關羽,曹仁等人的文武雙全的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