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名將郭松齡 奉軍中最另類與最令人遺憾的軍人

2016-11-23 08:33:26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郭松齡的“外交” 灤州會議后,郭松齡派魯穆庭和譚家駿到段祺瑞執(zhí)政府交涉。但段祺瑞沒有接見,只派兒子段宏業(yè)出來應付。段宏業(yè)是譚家駿的

郭松齡的“外交”

灤州會議后,郭松齡派魯穆庭和譚家駿到段祺瑞執(zhí)政府交涉。但段祺瑞沒有接見,只派兒子段宏業(yè)出來應付。段宏業(yè)是譚家駿的學生,接待時卻并不友好,說:“這次不是你們兩位來,政府定不接見。今后你們的代表應指定專人,常常更換實非所宜?!痹瓉?,早在魯穆庭兩人求見段祺瑞之前,郭松齡已派弟弟郭大鳴求見過了。

而關(guān)于實質(zhì)性問題,段宏業(yè)則一口回絕:“郭松齡請求政府罷免張作霖的本兼各職,發(fā)表他為奉天軍務督辦,這種舉動執(zhí)政認為如同造反,政府方面為維持紀綱應予制止;但根據(jù)目前情況不欲為此無用的表示,只有靜觀事態(tài)的演變。他的請求政府不能照辦。”

執(zhí)政府是如此說法,那么日本又是何態(tài)度呢?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是,郭松齡因為不答應日本的條件,所以日本人才轉(zhuǎn)而支持張作霖,但據(jù)曾經(jīng)參與“調(diào)?!钡氖靥锔K傻挠涗泚砜?,則并非如此。事實上,日本人從一開始便不支持郭松齡,這與段祺瑞不支持郭松齡是一個道理。其實這是很正常的想法,日本人和段祺瑞都不大清楚郭松齡的“政治理念”,他們也不想冒這個風險。

1925年11月30日,滿鐵發(fā)給日本外相的電報稱,“深信支持張作霖抵抗之要務,除此之外別無他策。”此外,關(guān)東軍方面也是如此態(tài)度。11月26日,關(guān)東軍參謀浦澄江與郭松齡“談”了四個半小時,極力勸阻郭松齡。最后,浦澄江聲稱,在發(fā)動軍事行動之時,日本方面將發(fā)出各種“警告”。據(jù)參加會議的殷汝耕(時任郭松齡秘書兼翻譯)回憶:“大體上是高調(diào)威嚇,認為郭忘恩負義,對郭的所為進行了嚴厲指責。對此,郭一一作了明確的回答,并闡明了自己的立場?!倍@個時候,張作霖還沒有與日本人“勾結(jié)”,可日本的態(tài)度卻已明確,那就是不支持郭松齡起事??梢哉f,“外交”上的孤立也是郭松齡失敗的一大原因。

郭松齡“等”了三天

郭松齡在外交陷于被動,已經(jīng)明了,那么,其內(nèi)部又如何呢?我們也可以考察一下。郭松齡原來以為,張作霖身邊無兵,若乘其不意,一舉拿下奉天,便可萬事大吉。但一來張作相的第四軍團正駐山海關(guān),延緩了郭松齡的進軍速度。再則,郭松齡雖然久掌兵權(quán),但卻不掌財權(quán),一經(jīng)“獨立”,軍餉立即成了問題,據(jù)魯穆庭的說法,“軍隊的十一月份薪餉應于十二月初即行發(fā)放,但事前毫無準備,只得以邊業(yè)銀行的銀塊和沿途征收的捐稅發(fā)放一部分”,顯然,這對于軍隊的士氣來說,是有影響的。

因為沒有后勤補給,因而對于百姓的“愛護”在事實上也就不可能了。據(jù)《錦葫戰(zhàn)事——郭軍反奉片斷》(《葫蘆島文史資料》第2輯)記載:“這次戰(zhàn)役,禍及百姓,有的居民房屋被燒毀,畜、禽和糧食等被掠奪一空,稻池村民17歲的朱某因不敢給郭軍帶路,無辜慘遭槍害致死?!笔聦嵣?,郭松齡在巨流河的失敗,也與民心向背有關(guān)。有資料記載,當?shù)匕傩照f:“郭鬼子帶一幫餓鬼,把我們一年的糧柴,吃光燒光?!边@說明郭松齡的行動遭到了百姓的反對,從而使補給更加困難。

更加糟糕的是,老天爺也要找郭松齡的麻煩。第二軍“軍長”劉偉的副官郭景珊在《郭松齡反奉原因》中說:“三十日部隊到達連山時,這天氣候變了,北風大雪,官兵穿的單衣,在戰(zhàn)斗中凍死的很多,還有不少凍傷了手腳。”《錦葫戰(zhàn)事——郭軍反奉片斷》也記載:“12月2日至3日,天氣驟變,連降大雪,有一尺來厚,氣溫下降到攝氏零下20度,郭軍士兵仍舊穿著夏季衣服,多被凍傷”,據(jù)穆春騎兵師中校參謀兼作戰(zhàn)科科長房書溪回憶,戰(zhàn)后統(tǒng)計,輕重凍傷者達7000余名。

郭景珊還回憶了一個細節(jié),說12月5日攻占錦州后,鄒作華參謀長下令在錦州休息三天。就是在這三天里,“張作霖就有機會電調(diào)吉林軍隊和黑龍江的軍隊,很快開到新民縣東的巨流河了,進行防守”。郭景珊稱:“郭松齡之所以失敗即在這三天”。那么,郭松齡為什么要在錦州“休息”三天之久呢?一種說法是鄒作華故意給郭松齡拆臺。一種說法是等棉衣,但是,究竟是不是等來了棉衣,卻有截然不同兩種回憶。郭松齡的貼身衛(wèi)兵姜明文稱,休息三日的情況確實存在,其目的就是為了等待由天津運來的棉衣。第二天棉服裝與現(xiàn)大洋都已運到,連夜分發(fā)到官兵身上,又發(fā)了雙餉,都是白花花的銀元,官兵領(lǐng)到后全軍踴躍,士氣大振。

但另有一種說法認為,郭松齡根本就沒能從天津運回什么棉衣。據(jù)魯穆庭回憶,兵變之初,馮玉祥曾贊助郭松齡20萬元,當時正值嚴冬,就派人在天津趕制了6萬件大衣,但因交通斷絕,未能及時運出。李景林的繼任者孫岳(國民軍副總司令兼第三軍軍長,李景林敗走后,任直隸督辦)竟想趁火打劫。沒辦法,只得將這批大衣藏在日商山下株式會社的倉庫內(nèi)。后來,郭松齡兵敗被殺,孫岳也被趕跑了,張作霖才將這批大衣當作“戰(zhàn)利品”,運回奉天。

郭松齡的死亡追殺令

與守田會晤后,郭松齡曾給吉田總領(lǐng)事發(fā)去一電,提出了自己“收拾戰(zhàn)局”的想法。在錦州時,“郭似乎已有穩(wěn)操勝券的把握”(守田手記),所以才會如此強硬。請注意,這里面也提及張學良,而并無“特別關(guān)照”,甚至其生命、財產(chǎn)都要“看著辦”。最后一條,則更見郭松齡之“決絕”,簡直就是“死亡追殺令”。如此說來,郭松齡就有些恩將仇報、刻薄寡恩了。

郭軍參謀處長王仁山的回憶也可資印證。在天津時,郭松齡曾對王仁山講:“我們是討楊以清君側(cè),當然仍是張家的天下?!焙髞淼搅隋\州,王仁山又問及張氏父子的“命運”,郭松齡變了口吻,說:“那得聽地方上的處理了”。(《沈陽文史資料》第12輯,141頁)

筆者還注意到,兵變期間,郭松齡一直帶著饒漢祥、林長民、齊世英等一批文人,顯然“有所委任”的。劉鳴九說,郭松齡到錦州以后,就開始分配權(quán)力,內(nèi)定了東北三省和熱河的“領(lǐng)導班子”。但具體差遣,現(xiàn)已無從查考,只知道“奉天省長”為林長民。后來,林長民就死在新民,一說中流彈而死,一說中了迫擊炮而面目全非。林長民有一個女兒,叫林徽因。

由此,也可推定郭松齡到省城后,可能并不會如通電所稱的那樣“竭誠翊佐”張學良。事實上,在錦州時,郭松齡曾對守田知生明確表示,他要把張學良送到日本“留學”。對此,守田是這樣記載的:“我(郭松齡)已經(jīng)四十二歲,這樣的病軀,也許活不多久了,張上將軍若能悔悟前非而下野的話,請學良君到日本去留學三四年;在此期間,自己的經(jīng)綸抱負實現(xiàn)一部分之后,愿將地位讓給學良君,自己下野,度過閑云野鶴的安靜余生。這不是假意,而是真情。為此,可以請吉田總領(lǐng)事、白川司令官做保證人?!比绻@一記載屬實,也可證明郭松齡所謂的“竭誠翊佐”,不過是一種政治宣傳。

而相比之下,張學良卻一直對郭松齡心存仁意之念。據(jù)張學良的秘書劉鳴九回憶,張學良曾讓他擬寫電報,命人把郭氏夫婦送到他的司令部來,說:“郭是個人才,為國家著想,我把他送到國外去深造”。就現(xiàn)有資料分析,張學良確實沒有處死郭松齡的想法,當聽到郭松齡已遭槍斃的消息后,張學良痛惜地說:“如郭不走,決不致死?!?/p>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