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fēng)云人物 > 正文

名將哥舒翰傳奇:為何北地傳唱“哥舒帶刀歌”?

2016-11-22 21:04:5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這是與《敕勒川》同樣有名的一首詩歌,系唐代西鄙人(一說即西域邊民)所作。此詩以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這是與《敕勒川》同樣有名的一首詩歌,系唐代西鄙人(一說即西域邊民)所作。此詩以高掛在天上的北斗起興,贊頌唐朝大將哥舒翰的赫赫戰(zhàn)功,功高望重,威震敵國,令之膽寒,可謂影響深遠。

這位夜帶刀的大將哥舒翰(?—公元757年),唐代安西(今新疆庫車)人,是突騎施首領(lǐng)哥舒部落的后裔。蕃人大多以部落稱姓,因此以之為氏。他的父親名叫道元,做過唐朝安西副都護,世代居住在安西。哥舒翰家里資財富足,為人倜儻俠義,喜歡承諾,縱意飲酒。四十歲時,他父親去世了,在京師客居三年時,被長安尉所輕怠,感慨之后發(fā)憤改變志向,到河西充軍去了。開始時事奉節(jié)度使王倕。王倕攻占新城,使用的是哥舒翰的謀略,三軍無不為之震懾。后來節(jié)度使王忠嗣將他補為衙將。哥舒翰喜愛讀《左氏春秋傳》及《漢書》,疏財仗義,兵士很多都愿意歸屬他。王忠嗣任他為大斗軍副使,曾派遣哥舒翰在新城討伐吐蕃,有同為副使的人,見哥舒翰禮節(jié)傲慢,不聽從他的調(diào)遣。哥舒翰大怒,將他殺死,于是,軍中將士為之震動了。不久,朝廷遷哥舒翰為左衛(wèi)郎將。后來吐蕃入侵唐朝邊境,哥舒翰在苦拔海抵御,對方三支步兵從上蜂涌而下,哥舒翰手持半段鐵槍攻擊其前鋒,三行步兵全敗,所向披靡,他也由于這場戰(zhàn)斗而一舉成名。

公元747年,朝廷提拔哥舒翰為右武衛(wèi)員外將軍,充當隴右節(jié)度副使、都知關(guān)西兵馬使、河源軍使。原來,吐蕃每當麥熟的時候,就率部隊到積石軍收割莊稼,一齊呼喊“吐蕃麥莊”,一直沒有人敢抵御他們。這時,哥舒翰派遣王難得、楊景暉等人暗中引兵到積石軍,設(shè)埋伏等待吐蕃人。吐蕃的五千騎兵到,哥舒翰在城中率領(lǐng)驍勇戰(zhàn)士快速攻擊,將吐蕃騎兵幾乎殺盡,剩余的有些逃跑,埋伏的唐軍將士半路攔截攻擊,吐蕃全軍覆沒,一匹馬也沒有回去。哥舒翰有個家奴名叫左車,年齡十五、六歲,有臂力。哥舒翰擅長使用長槍,追趕上敵將后,用槍搭在他的肩上喝斥對方,敵將驚恐回頭,哥舒翰就使用長槍刺中其咽喉,并往上挑起三到五尺高再落下,沒有不死的。這時,跟隨在哥舒翰身后的左車就下馬斬首,并記錄斬殺敵將的功勛。

這年冬天,唐玄宗在華清宮,王忠嗣被彈劾。皇上下詔引見哥舒翰,與他談話很高興,于是遷為鴻臚卿,兼西平郡太宗,攝御史中丞,代替忠嗣為隴右節(jié)度支度營田副大使,知節(jié)度事。于是,哥舒翰極力勸說皇帝,想要救王忠嗣。唐玄宗起駕進入禁中,哥舒翰叩頭隨他前往,言辭慷慨、聲淚俱下,皇帝終于感動了,就對王忠嗣從輕發(fā)落,貶為漢陽太守。當時,朝臣們都贊嘆哥舒翰俠義而勇壯。

公元748年,哥舒翰在青海上駐扎神威軍,吐蕃入侵,哥舒翰率軍攻破了敵軍;他還在青海中龍駒島筑城,有白龍出現(xiàn),于是起名為應(yīng)龍城,吐蕃懼怕他而退卻,不敢接近青海。后來,吐蕃保護石堡城,路遠而且險峻,久攻不下。公元749年,朝廷以朔方、河?xùn)|群牧十萬人,委托給哥舒翰統(tǒng)領(lǐng),進攻石堡城。哥舒翰派手下將領(lǐng)高秀巖、張守瑜進攻,不到十日便攻占下來,皇上獎勵其功,授特進、鴻臚員外卿。公元752年,朝廷加封他開府儀同三司。

哥舒翰平時與祿山、思順不諧,皇上常常和解使他們?yōu)樾值?。這年冬天,祿山、思順、哥舒翰一起來入朝晉見,皇上派內(nèi)侍高力士及中貴人在京城東面駙馬崔惠童池亭設(shè)宴會招待他們。哥舒翰的母親尉遲氏,是于闐族人。祿山因為思順不喜歡哥舒翰,曾經(jīng)憎恨他,此時忽然對哥舒翰說:“我父是胡人,母是突厥人;你的父是突厥人,母是胡人。與你的族類相同,為什么不相親呀?”哥舒翰對答說:“古人說,野狐向著洞窟嚎叫是不祥的。這是忘本。我惟有盡心事奉皇上!”祿山認為哥舒翰是在譏諷他是胡人,大怒,辱罵哥舒翰說:“你個突厥人竟敢這樣對我嗎?!”哥舒翰想接口對罵,這時,旁邊的高力士示意哥舒翰,他于是忍讓了。

公元753年,哥舒翰進升涼國公,給實封三百戶,加封河西節(jié)度使,不久封為西平郡王。此時楊國忠和安祿山之間有嫌隙,多次上奏他將謀反的罪狀,并以厚禮送給哥舒翰想結(jié)為親戚。754年,哥舒翰升太子太保,又加實封三百戶,兼御史大夫。

哥舒翰喜愛飲酒,縱情聲色。到土門軍,進入浴室,患了中風(fēng)癥,倒地很久才蘇醒,于是入京,在家養(yǎng)病。

等到安祿山謀反時,皇上鑒于封常清、高仙芝出軍喪師,就召哥舒翰入朝,封為皇太子先鋒兵馬元帥,任田良丘為御史中丞,充當行軍司馬,任王思禮、鉗耳大福、李承光、蘇法鼎、管崇嗣以及蕃將火拔歸仁、李武定、渾萼等為裨將,河隴、朔方兵及蕃兵與高仙芝原來的兵一共二十萬人,在潼關(guān)抵御安祿山的叛軍。

公元756年,朝廷加封哥舒翰為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身兼宰相的頭銜。

哥舒翰到了潼關(guān),有人勸告哥舒翰說:“安祿山設(shè)兵阻撓,是以殺楊國忠為名分,你如果留三萬兵駐守潼關(guān),派所有的精兵銳將折回誅殺楊國忠,這是漢挫敗七國的計策,你認為怎么樣?”哥舒翰心中答應(yīng)了,但未實施。有門客將其謀劃泄漏給楊國忠,楊國忠非??謶郑谑巧献嘟o皇上說:“兵法中有‘安不忘?!f,今天潼關(guān)兵眾雖然強盛,但沒有守后的,萬一發(fā)生不利,京師的安危就難說了!請?zhí)暨x監(jiān)牧小兒三千人在苑中訓(xùn)練。”皇上同意了,于是派遣劍南軍將李福、劉光庭分別主管這件事。楊國忠又上奏請求召募一萬人駐扎在灞上,令他的心腹杜乾運率領(lǐng)前往。哥舒翰擔(dān)憂楊國忠的圖謀,于是上表皇上請杜乾運的兵附屬于潼關(guān),召引杜乾運于潼關(guān)商議事務(wù),借機殺了他。從這以后,哥舒翰的心情更不安靜了。并且,他向來就有風(fēng)疾,自這之后更是病情加重,軍中的事務(wù),不能再親自過問了,遂委托政事給行軍司馬田良丘。田良丘又不敢專斷行事,導(dǎo)致了軍中號令不一,隊伍渙散。將領(lǐng)王思禮、李承光又為爭位奪權(quán)而長期不合,導(dǎo)致唐軍毫無斗志。

先前,安史之亂剛發(fā)生時,哥舒翰曾多次上奏說安祿山雖然占據(jù)了河朔,但不得人心,請把握住他的弱點,離異他的軍心,從而消滅他們,可以不損傷我們的軍隊而達到擒拿敵寇的目的。敵將崔乾祐在陜郡潛鋒蓄銳,但負責(zé)偵察敵情的人卻上奏說:“敵軍毫無準備”,皇上信以為真,遂命令所有的軍隊迅速討伐敵軍。哥舒翰上奏說:“敵軍已經(jīng)開始準備叛逆,安祿山通曉用兵之道,一定不會沒有準備,這是使陰計。況且賊兵遠道而來,目的在于快戰(zhàn)快捷?,F(xiàn)在我們的軍隊在此地作戰(zhàn),目的在于堅守陣地,不能輕易出擊;如果輕易出關(guān),就是中了敵人的圈套。懇求皇上進一步觀察事態(tài)形勢?!睏顕覔?dān)心哥舒翰謀害自己,多次上奏要求出兵。皇上久居太平,不懂軍事知識,被楊國忠所迷惑,派中使不斷監(jiān)督指責(zé)。哥舒翰迫不得已,帶師出關(guān)。

六月四日,哥舒翰率軍臨時駐扎在靈寶縣的西部原野。八日,與敵軍交戰(zhàn),哥舒翰的軍隊南面臨近險峭,北面瀕臨黃河;崔乾祐率敵軍數(shù)千人先占據(jù)了險要位置。哥舒翰和田良丘等人浮船中流用來觀察進退,認為崔乾祐兵少,輕視敵軍的力量,于是催促將士命令向前開進,人多擁擠堵塞,隊伍散亂一團。午后,東風(fēng)急吹,崔乾祐將數(shù)十輛車裝草縱火焚燒,煙火沖天。將士掩面,都睜不開眼睛,因此被兇徒乘機,唐軍自相排擠,墜入河中。后面的人看見前面的軍隊陷入失敗境地,也全部散亂,填積在河水中,數(shù)萬人死亡,哭叫之聲震天動地,他們捆綁器械,用槍作楫,投靠北岸,十個中間存活的不過一二個。軍隊已經(jīng)慘敗,哥舒翰和數(shù)百名騎兵飛馳向西歸去,被火拔歸仁執(zhí)降賊營。安祿山對哥舒翰說:“你平常看不起我,今天怎么樣?”哥舒翰異??謶郑瑥澭碚f:“肉眼不識陛下,于是到了這個地步。陛下您為撥亂之主,現(xiàn)今天下沒有平定,李光弼在土門,來填在河南,魯炅在南陽,只要留下我,我寫一尺之書招引他們,不需多長時間就可以平定天下?!卑驳撋酱笙策^望,于是偽置哥舒翰為司空。哥舒翰寫文招引李光弼等人,各位將領(lǐng)傳文給哥舒翰都讓他不要丟掉氣節(jié)。安祿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就將哥舒翰關(guān)在苑中,偷偷地殺了他。

哥舒翰駐守潼關(guān),主管天下兵權(quán),放肆個人意志報復(fù)怨仇,誣陷戶部尚書安思順與安祿山暗中往來,并將其上奏,令人偽造安祿山留給安思順的信件,在關(guān)門截獲用以獻給皇上。這年三月,安思順以及弟弟太仆卿元貞一起受牽連被殺,將其家屬遷移到嶺外,天下人為之叫冤。

哥舒翰勇武有謀,戰(zhàn)功卓著,半生忠勇,可惜被小人讒陷以至兵敗,被俘后貪生變節(jié),令人遺憾!史官最后對哥舒翰的蓋棺論定也可謂精辟:“丑哉舒翰,不能死王!”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