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傳統(tǒng)文化 > 正文

揭秘水家木樓:最具特色的水族民居

2016-06-06 16:21:39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水族居住的房屋多是松杉木建造,用瓦片或杉木皮覆蓋,這種住房建筑屬于古代百越人的“干欄”式構造,是我國古代建筑遺產的一部分。水族木樓

水族居住的房屋多是松杉木建造,用瓦片或杉木皮覆蓋,這種住房建筑屬于古代百越人的“干欄”式構造,是我國古代建筑遺產的一部分。水族木樓一般分上下兩層。下層是整個上層房屋的承重部件,因此先修好基腳,根據木屋間架結構的性能,屋基只要求按地形用塊石安穩(wěn)柱腳即可,一般不要修整屋基平面。下層柱粗(直徑一般在30厘米以上),柱身榫眼用穿枋縱橫連結,每排底柱上端扣架粗大的原木作為橫梁,梁與梁之間鋪著墊木,俗稱“樓枕”,枕上鋪著寬厚的樓板(多為松樹或楓樹解成的板子),形成平整的樓面。上層屋架,一般每排為五柱四瓜(或稱十一檁水步),也有五柱六瓜(或稱十五檁水步)。

木樓為穿斗式結構,在柱與柱之間用穿枋組成網絡。特別是上層屋架柱腳扣枋為魚尾式的斗角銜接,是水族木工在干欄建筑中最出色的創(chuàng)造。柱腳扣枋的這種魚尾式“斗角”結構,牢牢固定每根柱子的方位。頂上再用檁子卡住各排柱頭和瓜頭,各部銜接處都是齒榫鉚緊,使建筑物整體性強,十分穩(wěn)固。下層的抵柱和橫梁與上層排架必須對應,俗稱“柱頂柱”,這使木材抗壓的性能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木樓多用本地出產的松木和杉木圓木搭建骨架,重檐歇山式的屋頂,斗拱飛檐,覆以青瓦。墻壁和樓板,則用松木板抑或杉木板依次鑲接而成,內外都不上漆,或只上點清漆,保留著木材的原色。

新建成的木樓,從里到外都金光燦爛,耀人眼目。木樓的門楣上,或貼有紅底黑字的紙對聯(lián),或嵌有陰刻填墨的木對聯(lián),不過不是漢字對聯(lián),而是水書對聯(lián)。在外族人看來天書一般的水書對聯(lián)為木樓烙上了水族的印記,使它像漢族的民居那樣有了民族文化的底蘊。

水族之鄉(xiāng)的木樓,每一棟都以青山當背景,綠水做襯托,房前屋后,翠竹環(huán)繞,果樹掩映,四時花果飄香,成天鳥兒啼鳴,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范之作。水族人家年齡稍長的婦女坐在古老的織布機前織著水族圖案的細花布,小姑娘、小媳婦們倚在木樓梯上,一針一線地繡著已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馬尾繡,勾勒出一幅世外桃源的美麗清新畫圖。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