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民俗 仫佬族婚俗文化有哪些
仫佬族婚俗文化,你知多少?
婚俗作為一個地方文化的重要體現,一直備受人們的關注。仫佬族的婚俗歷經幾千年,至今還一直保持著原有的形態(tài),其獨特的影響力甚至超越了民族本身。那么,究竟是怎樣的習俗,有著如此的魅力呢?現在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仫佬族文化之特別的婚俗習慣。
仫佬族青年男女歷來實行自由戀愛,除節(jié)日、集會和趕集時的交往相識之外,主要的戀愛方式就是在“走坡”中傳歌互答交友?!白咂隆钡募竟?jié)是陽春三月和八月金秋,年輕人身穿盛裝,男女各自結伴,到集市上尋找對歌的伙伴。找到滿意的對手后,就邀到風景美麗的山坡草坪上開始對唱,以歌為媒,一問一答,相互滿意,互贈信物。最后托媒人通報家長,確定婚期成親。
媒人先由男方拜托,女方家若同意,就把女兒的生辰八字交給媒人轉遞男方。男方父母收到女方八字后,認為與兒子的八字相合,這門親事基本大功告成。
接親方式各地略有差別,最有趣的是“送嫁十姊妹”。新娘過門前一個月,同村寨的同輩姑娘自愿組成十人儐相,到未婚新娘家做姐妹,與新娘日夜相伴,幫她做新鞋,縫嫁衣,備妝奩。成親的那天,十姐妹與新娘打扮得一模一樣,穿相同的“情人鞋”、“送嫁衣”,撐同樣的“姐妹傘”,剪同樣的發(fā)型,扎同樣的辮子,甚至連舉止姿態(tài)都相近相似。若非親友,真不知誰是新娘,誰是儐相。到了新郎家,十一個姑娘一起登堂入室,熱鬧非常。
接親的當天,許多地方都有設“歌卡”的習俗。男方一行人到女方村寨接親時,要唱答盤問方能通過“歌卡”進入新娘家。同樣,女方送親隊伍到男家村寨也得答出問歌才能進新郎的家門。有時從早一直唱到晚,圍觀看熱鬧的人擠得水泄不通。最后若答不上來,那就自問自答,或由家長出面唱“和解歌”,宣告“欄門歌”結束。在長時間的對歌中,主人要供應好吃好喝給客人,以保證對歌時精力旺盛,情緒飽滿。
新娘進屋后,許多地方要“鬧歌堂”,即在洞房內外擺擂臺賽歌,男女唱答。高潮時,喝彩聲、歡笑聲響成一片,成了青年人顯露才華的極好場所。
結婚的當天,新婚夫婦并不同宿,新郎和新娘都要陪伴著賀客和親友過夜。次日早餐后,新娘便隨同送親的人一起回娘家。直到第二年二月的社日,男家才接新娘回自己家過節(jié)。而到這天晚上夫妻才得同房共宿。次日新娘仍回娘家居住,平時祗有在農忙季節(jié),新娘才暫時回男家短住幾天,直到懷孕生子后才不再回娘家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