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傳統(tǒng)文化 > 正文

烏孜別克族歷史 烏孜別克族歷史簡介

2016-05-24 19:25:5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上古中亞人種主要為伊蘭人及操東伊朗語的印歐語裔族群中的印度─伊朗支。中亞地區(qū)既然是“文明的十字路口”,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又迎來了不同

上古中亞人種主要為伊蘭人及操東伊朗語的印歐語裔族群中的印度─伊朗支。中亞地區(qū)既然是“文明的十字路口”,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又迎來了不同的族群,包括六世紀時入侵的突厥人、七世紀入侵的阿拉伯人和十三世紀入侵的蒙古人。突厥人在橫跨歐亞大陸的突厥汗國(包括中亞)境內(nèi)推行突厥語化。阿拉伯人的入侵導致了整個地區(qū)的伊斯蘭化,蒙古人的后裔則成了今日中亞哈薩克及烏茲別克兩國的主要族群之源。

烏茲別克族占了今日烏茲別克共和國人口的八成。哈薩克族則占了哈薩克共和國人口的六成。烏茲別克經(jīng)濟以農(nóng)業(yè)為主;哈薩克則仍然維持草原游牧文明的特色。盡管如此,兩國主體民族的族源原來其實是十分接近的。

十三世紀蒙古帝國創(chuàng)立時,成吉思汗的長子術赤的封地是額爾齊斯河以西的地區(qū)(即今日的哈薩克和西西伯利亞)和花剌子模。術赤之子昔班則得到了從烏拉爾一直延伸到額爾齊斯河上游的廣闊領土作為他的封地。

十四世紀初,昔班的后裔烏茲別克汗接受了伊斯蘭教。一四二八年,其后裔阿不勒海爾汗成功地聯(lián)合了整個地區(qū)的游牧部落,正式成立了烏茲別克汗國,并開始南侵帖木兒帝國,占領了錫爾河流域及花剌子模。

其后,汗國中有兩位亦是出自術赤后裔的王子(克利和札你別),他們率領相當多的部族,從汗國中分裂了出來,并采用了哈薩克人這個稱號。

一四六八年,哈薩克人與烏茲別克人進行了一場大戰(zhàn),殺死了阿不勒海爾汗和他的兒子。一五○○年,烏茲別克人在阿不勒海爾的孫子昔班尼的領導下東山再起,占領了河中地區(qū)、布哈拉和撒馬爾罕,在帖木兒帝國廢墟上建立了一個強大的烏茲別克汗國。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