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巴族音樂 門巴族音樂文化簡介
2016-05-24 18:06:51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門巴族傳統(tǒng)音樂屬樂亞樂系,包括宗教音樂和民間音樂兩類。其中,宗教音樂主要是指與藏族地區(qū)的宗教音樂相近的藏傳佛教寺院音樂,包括誦經音
門巴族傳統(tǒng)音樂屬樂亞樂系,包括宗教音樂和民間音樂兩類。其中,宗教音樂主要是指與藏族地區(qū)的宗教音樂相近的藏傳佛教寺院音樂,包括誦經音樂、羌姆音樂和寺院器樂;還有就是本教音樂,包括誦經音樂、羌姆和“登龍坎”(巫師)請神送鬼儀式音樂等。
門巴羌姆與藏族羌姆不同,它源于宗教儀式但卻也廣泛流傳于民間,同時,演出內容也包括神話或民間故事,舞蹈用一鼓一鈸伴奏,舞蹈動作吸收、融合有門巴族民間舞蹈的成分。
民間音樂是門巴族傳統(tǒng)音樂的主體部分,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比較豐富。門巴族習慣把民歌和歌舞音樂統(tǒng)稱作“薩瑪”,人們酷愛歌唱跳舞,生活中的許多場景如生產勞動、婚喪嫁娶、建新屋等都離不開“薩瑪”。
門巴民歌的種類繁多,根據內容和體裁可分為“吉魯”(山歌)、情歌、勞動歌(包括農事打場歌“勒諧”和夯地歌“阿諧”)、“羌諧”(酒歌)等類別。
其中,山歌“吉魯”的節(jié)奏自由,曲調悲切寬廣、細膩抒情,常用于山間放牧、割草、砍柴以解寂寞,較常見的曲目如《色格日拉》。
情歌是聯(lián)結門巴青年男女心扉的紐帶,它的感情含蓄、細膩,曲調清新動人,在門巴民歌中占有相當的比重。身為門巴族的著名藏傳佛教格魯派領袖———達賴六世倉央嘉措,曾經突破禁閉七情六欲的教規(guī),以情歌大膽傾訴內心的孤寂和苦悶,為后人留下了一部不朽的詩作《倉央嘉措情歌集》,這使門巴情歌名揚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