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傳統(tǒng)文化 > 正文

景頗族文化 景頗族織錦是怎樣制作的

2016-11-24 15:23:0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景頗族織錦多以自捻棉、麻、羊毛線為原材料,經(jīng)自然印染(深藍、紅兩色)初步加工后成型作織錦原料。機杼由“工”字型主線支架、皮制腰帶(系

景頗族織錦多以自捻棉、麻、羊毛線為原材料,經(jīng)自然印染(深藍、紅兩色)初步加工后成型作織錦原料。機杼由“工”字型主線支架、皮制腰帶(系于腰間用于勒緊織線、便于操作)、數(shù)對梭子、兩只相同的竹竿、梭鏢(形似古代青銅劍,用于壓線)、線軸、底杠組成,所有部件均為竹或木制。

制作時將線縱向排布于主線支架上,制作時坐于席上,由較小的梭子完成橫線布線及挑花等工作,最后由梭鏢壓緊、咬和。在織錦過程中4線成股及8線成股兩種壓線技法最為常用,根據(jù)織錦、圖案種類大小排列組合,結(jié)合使用以制得各式圖案,在必須時還可結(jié)合手工挑線成花,使圖案更為精密、豐富。

而單線逐壓則用于制作背帶等部分??偠灾?,景頗族織錦制作復雜、煩瑣。

其原理類似于電視機成像原理:每一根縱橫線交點就好比一個“像素”兩種壓線技法就像“隔行掃描”與“逐行掃描”由此即可制得各種織錦產(chǎn)品,景頗族先民掌握有較高的手工紡織技術(shù),從紡棉、績麻、染色、架線到紡織,都具備一套成熟的工藝。

傳統(tǒng)織錦是用非常古老簡陋的木、竹制土機(完全用竹木支起)進行數(shù)線、撿線、插線、穿梭擠線排列編織而成的,不僅費工費時,對紡織者的眼力也是十分“嚴峻”的考驗。制作一條筒裙至少要一個月時間。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