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傳統(tǒng)文化 > 正文

柯爾克孜族文化 柯爾克孜族的馴鷹習(xí)俗簡介

2016-11-24 09:14:43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馴鷹的柯爾克孜族人通常只誘捕雄性鷹馴養(yǎng),二到三歲最佳,否則馴化難度大,到鷹七八歲時放歸。柯爾克孜族馴鷹的習(xí)俗是口頭流傳下來的,沒有

馴鷹的柯爾克孜族人通常只誘捕雄性鷹馴養(yǎng),二到三歲最佳,否則馴化難度大,到鷹七八歲時放歸??聽柨俗巫羼Z鷹的習(xí)俗是口頭流傳下來的,沒有任何文字記載,但是柯爾克孜族民間卻一直保留了幾千年的口頭馴鷹絕學(xué)。過去馴鷹的秘密是世代相傳,馴鷹人不告訴外人。馴鷹和捕獵需要極大耐心和精力,已經(jīng)沒多少人愿學(xué)了。

鷹性情兇悍,桀驁不馴,一般人都是從雛鷹開始喂養(yǎng),逐步馴化。但它費時費工,馴出的鷹過于嬌弱,缺少野生鷹的攻擊力。而且到鷹巢中掏雛鷹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一旦被發(fā)現(xiàn),會受到雌雄蒼鷹的攻擊,輕則被抓傷皮肉,重則被抓傷雙眼,甚至喪命。真正的馴鷹人直接捕捉成鷹馴養(yǎng)。難度雖大,但一旦馴化,威力加倍。

在進(jìn)行室外馴鷹前,要把鷹尾的羽毛縫起來,讓它無法高飛;再用拴著繩子的活兔作獵物,讓鷹從空中俯沖叼食。過些時日,把鷹尾線拆去,在鷹腿上拴根長繩,像放風(fēng)箏一樣在馴鷹人的控制下捕捉獵物。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xùn)練,鷹就成了獵鷹。

過去,鷹為主人捕獵。人們不再需要獵鷹工作了。但柯爾克孜族人與鷹世代相襲的情斷不了。

馴鷹成了一種消遣、一種樂趣。只要鷹往臂彎那么一站,柯爾克孜男人的日子就過得帶勁兒。就像草原上的漢子迷戀駿馬,城市里的男人向往靚車。駿馬和獵鷹,讓男人的征服與駕馭欲望得以釋放,使豪情揮灑自如。

在現(xiàn)代社會,獵鷹的作用已經(jīng)越來越小,牧民們僅把他們當(dāng)作閑暇時的娛樂方式。但還是有一批一批的年輕人接過父輩手中的鷹,奔跑在空曠而深邃的山谷中,傳承著古老的民族技藝。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