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砂丸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jià)值 用法用量
相信大家都聽(tīng)說(shuō)過(guò)或者食用過(guò)中藥的某些方劑,方劑的種類多種多樣,功效也五花八門,今天就為大家推薦丹砂丸這款方劑。
【處方】朱砂30克 天南星30克(生用)赤箭30克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臍)防風(fēng)30克(去蘆頭)牛膝30克(去苗)漢防己30克 白附子30克(生用)獨(dú)活30克 白僵蠶30克(微炒)麻黃30克(去根、節(jié))芎藭30克 桂心30克 白花蛇肉30克(酥拌,炒令黃)枳殼30克 川烏頭30克 (炮裂,去皮、臍)羚羊角屑30克 干蝎30克(生用)桑螵蛸30克(微炒)烏犀角屑30克 雄黃15克(研入)麝香30克(研入)牛黃7.5克(研入)龍腦7.5克(研入)
【制法】上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更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中風(fēng)手足不遂,言語(yǔ)謇澀,緩縱不仁,肢節(jié)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腹時(shí)用溫酒送下。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
【處方】丹砂3.7克 附子(炮裂,去皮、臍,為末)7.5克 雄黃0.3克 巴豆7粒(去心、皮,另研出油)
【制法】上三味,共研勻,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主中惡霍亂。
【用法用量】每服3丸,米飲送下。若下利不止,加3~5丸。與少冷粥食之,即定。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九
【處方】雄黃半兩(細(xì)研),朱砂半兩,藜蘆1分(去蘆頭,微炙),鬼臼1分(去須),巴豆1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蠱毒。
【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腹煎干姜湯送下。當(dāng)轉(zhuǎn)下惡物并蟲等;當(dāng)煩悶,后以鴨為羹食之。
【摘錄】方出《圣惠》卷五十六,名見(jiàn)《醫(yī)方類聚》卷一六五引《濟(jì)生》
【處方】丹砂1兩(細(xì)研,水飛過(guò)),龍齒半兩(細(xì)研),茯神半兩,遠(yuǎn)志1兩(去心),雄黃(細(xì)研)3分,犀角屑3分,鬼臼(去毛)3分,桂心3分,人參(去蘆頭)3分,虎鼻1枚(干者),麝香2分(細(xì)研)。
【制法】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驚悸,心氣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15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八
【處方】朱砂(細(xì)研,水飛過(guò))半兩,薯蕷半兩,犀角屑半兩,虎頭骨(涂酥,炙微令黃)半兩,肉蓯蓉(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令干)半兩,安息香半兩,川升麻半兩,牡蠣(燒為粉)半兩,檳榔半兩,人參半峽谷,白茯苓半兩,牛黃1錢(細(xì)研),麝香1錢(細(xì)研),甘草1分(炙微赤,銼),麥門冬3分(去心,焙),龜甲3分(涂醋,炙微黃,去裙襕),鼓心3分。
【制法】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骨熱,四肢煩悶,及心躁虛汗。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shí)候。
【注意】忌莧菜。
【摘錄】《圣惠》卷二十七
【處方】丹砂(研)1分,烏頭(去皮臍,生為末)1兩,巴豆(去皮膜,研如膏,新盆內(nèi)攤,去油為霜)1錢半。
【制法】上為末,水煮陳曲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卒心痛,及九種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3丸,冷生姜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五
【處方】丹砂(研)半兩,半夏(湯洗7遍,焙)1分,天南星(炮)1分,蝎梢(炒)1分,白附子(炮)1分,白僵蠶(炒)1分,硼砂(研)1錢,牛黃(研)1錢。
【制法】上藥各為末,合研令勻,面糊為丸,如梧桐于大。
【功能主治】膈痰結(jié)實(shí),頭旋惡心,肢節(jié)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7丸,食后荊芥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四
【處方】丹砂(水飛過(guò))半兩,馬牙消半兩,砂石1兩,麥門冬(去心)3錢,犀角3錢,金箔方寸許30片,牛黃1錢。
【制法】上為末,用濕紙裹爛粳米飯,于煻火內(nèi)燒,紙干為度,和前藥末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病人勞復(fù)3-4日以后,兩手脈沉數(shù)大有力,或發(fā)熱煩躁,咽干而渴,或面塵齒垢,或目中及遍身皆發(fā)黃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砂糖水化下;如黃甚者,煎茅根湯放冷,入砂糖1塊如棗大,同化下;如黃末退,來(lái)日再服之。
【摘錄】《傷寒微旨論》卷下
【處方】丹砂1分,粉霜1分,膩粉1分,生龍腦1錢。
【制法】上為極細(xì)末,以軟粳米飯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驚熱,多涎身熱,痰瘧,久痢吐乳,或午后發(fā)熱,驚癇等疾。
【用法用量】1歲1丸,甘草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九
【處方】丹砂(研,水飛過(guò))1兩,天南星(炮)1兩,白礬(熬令汁枯)1兩,莽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末,更用半夏2兩,湯洗7遍,曬干為末,水煮作糊,和前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熱痰壅盛,虛煩躁渴。
【用法用量】每服7丸,加至10丸,薄荷茶或生姜湯溫水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四
【處方】丹砂2分,硇砂2分,麝香2分,雄黃半兩,鉛丹半兩,膩粉3錢(研),巴豆20粒(去皮心膜,出油,細(xì)研,用醋半盞,熬成膏)。
【制法】上將6味細(xì)研,與巴豆膏和勻,入白面,水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宿食不消,及厭食,遍身黃腫,多年不愈,及一切塊積。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用水半盞,煮1沸取出,臨臥溫酒送下。至晚但微瀉2-3行是驗(yàn),并不瘦損人臟腑。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十三引《博濟(jì)》
【處方】朱砂半兩(細(xì)研),水銀半兩(以少棗瓤研令星盡),桂心半兩,干姜半兩(炮裂,銼),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石菖蒲半兩,柏子仁半兩,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藜蘆半兩(去蘆頭)。
【制法】上為末,加朱砂、水銀,研令勻,取酒2升,先煎取5合,停溫,入淳漆5合,熬攪令勻,次入諸藥,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陰干。
【功能主治】大風(fēng)癩病。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百畏丸”。
【摘錄】《圣惠》卷二十四
【處方】丹砂(研)半兩,乳香(研)半兩,酸棗仁(去皮,研)半兩。
【制法】上為末;酒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神恍惚,自語(yǔ)自笑,舉止不常。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冷水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普濟(jì)方》卷十八引《博濟(jì)》
【處方】朱砂10兩(作小塊子者)春蜜3升,秋蜜3升。
【制法】用大竹1截,可3尺來(lái),去卻青皮一重,留底節(jié),將砂入筒內(nèi),投蜜漬之,坐竹簡(jiǎn)安大鼎內(nèi),架定,用水煮竹筒,以炭火慢煮,日夜??此胖?,蜜耗,旋添蜜;自5月5日午時(shí),日夜煮至7月7日住,取出,用暖水浴過(guò),入一絳紗袋子,懸于一通油瓷瓶?jī)?nèi),勿令著底及四邊,以繩子系口,懸于一凈井內(nèi),去水面5寸以來(lái),不用汲著水,7日7夜?jié)M,取出,將砂于乳缽內(nèi)研一千遍,建一高臺(tái),置乳缽于臺(tái)上,朝太陽(yáng)氣,用紗籠罩卻,免鳥雀糞,夜即朝太陰氣,遇雨即收卻,每日研一千遍,后即于臺(tái)上置,至9月9日即止;用青州棗瓤為丸,如綠豆大,于瓷器中盛。
【功能主治】安五臟,堅(jiān)筋骨,駐顏容,久服聰耳明目,卻老延年,充益肌膚,能耐寒暑。主百病。
【用法用量】每日空心置1丸于舌上,以自然津液咽之。
【注意】忌羊血、咸水。
【摘錄】《圣惠》卷九十八
【處方】丹砂(研)1錢匕,草烏頭末1錢匕,乳香(研)1錢匕,巴豆(大者去皮心,研)7枚。
【制法】上為細(xì)末,用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痢赤白,里急后重,大腸虛滑。
【用法用量】每服1丸,冷乳香湯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八
【處方】辰錦砂1兩(細(xì)研,水飛過(guò)),牛黃1分,雄黃1分,龍腦1分,西甘石半兩,麝香1分,天竹黃1分,鉛霜1分(以上并細(xì)研),犀角屑半兩,天麻半兩,羚羊角屑半兩,烏蛇肉半兩(酒拌炒令黃),干蝎半兩(微炒),桑螵蛸半兩(微炒),白附子半兩(炮裂),香附子半兩,獨(dú)活半兩,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防風(fēng)半兩(去蘆頭),狐肝半具(炙令黃燥)。
【制法】上為細(xì)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中風(fēng),心神冒悶,言語(yǔ)謇澀,四肢拘急,口眼喎斜。
【用法用量】每服7丸,以豆淋酒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六十九
【別名】朱砂丹
【處方】丹砂半兩(細(xì)研,水飛過(guò)),續(xù)隨子3分,膩粉1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大便不通,心神煩熱,臥忽多驚、腹脅滿悶。
【用法用量】朱砂丹(《永樂(lè)大典》卷一○三三引《醫(yī)方妙選》)。
【摘錄】《圣惠》卷九十二
【處方】光明朱砂2兩,白礬2兩,金箔50片。
【制法】上藥搗光明砂并礬,納瓷瓶子中,封閉了,于甑上每日兩度蒸,半月取出,和前金箔細(xì)研,以粟米軟飯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血邪攻心,迷悶,氣不足,臟腑虛弱,令人如癲邪,恒驚怕,或啼或笑,或驚或恐,言無(wú)準(zhǔn)憑,狀如鬼魅。
【用法用量】每服7丸,以麥門冬湯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
【處方】丹砂1兩(細(xì)研,水飛過(guò)),龍齒3分(細(xì)研),鐵精3分(細(xì)研),金箔31片(細(xì)研),牛黃1分(細(xì)研),麝香1分(細(xì)研),柏子仁半兩,菖蒲半兩,遠(yuǎn)志半兩(去心),琥珀半兩(細(xì)研),人參3分(去蘆頭),茯神半兩,生干地黃3分。
【制法】上為細(xì)未,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臟虛,心神驚悸,或時(shí)煩悶,志意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金銀湯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八
【處方】丹砂(研)半兩,麝香(研)半兩,鐵粉半兩,馬牙消(研)1分,遠(yuǎn)志(去心,焙,為末)1分,牛黃(研)1分,膩粉1分,龍腦(研)半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再同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鎮(zhèn)心。主小兒驚熱,涎化熱。
【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荷湯化下。加至2丸。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九
【處方】巴豆1分(去皮,以米醋煮10-20沸,卻入新水內(nèi)洗7遍,凈,去膜并心,及乳缽內(nèi)一向研如粉,出油),豆寇4個(gè)(為末),木香1分,朱砂(研細(xì))1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菘菜子大。
【功能主治】消除積滯,化胃久狀積聚。主
【用法用量】每服3-5丸,小兒1丸,酒食所傷,鹽湯送下,溫水亦可;小兒疳氣,肚脹腹聚,米飲送下。
【摘錄】《博濟(jì)》卷四
【別名】朱砂丸
【處方】丹砂(研)4分,干姜4分,芎?4分,芫花(熬)4分,烏頭(炮)4分,芍藥8分,桂心8分,野葛皮3分(炙),吳茱萸1合。
【制法】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五尸蠱疰,中惡客忤,心腹刺痛。
【用法用量】朱砂丸(《圣惠》卷五十六)?!妒セ荨酚邪投苟叮ㄈテば?,研,紙裹壓去油)。
【注意】忌生血物、豬肉、生蔥。
【摘錄】《外臺(tái)》卷十三引《刪繁方
【處方】丹砂(研)半兩,雄黃(研)半兩,牛黃(研)半兩,乳香(研)半兩,天麻(酒浸,炙)1兩,阿膠(炙燥)1兩,白附子(炮)1兩,龍腦(研)半兩,丁香半兩,麝香(研)半兩,白礬半兩(細(xì)研)。
【制法】上為末,合和再研令勻,用獖豬膽汁和研勻,以棗肉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風(fēng)痰頭目眩暈,心胸?zé)M,肢體怠倦。
【用法用量】每服5-7丸,薄荷溫酒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十七
【處方】丹砂(別研,水飛)1兩,石膏(燒通赤,地上出火毒,研)1兩,白附子(炮,為末)1兩,龍腦少許(研)。
【制法】上為末,粟米飯為丸,如綠豆大。更以丹砂為衣。
【功能主治】諸風(fēng)頭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5丸,食后細(xì)嚼,薄荷茶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十六
【處方】丹砂(研)1分,膩粉(研)1分,蛇蛻(炙)1分,兔頭灰(研)1分,銅青(研)1分,硇砂(水少許浸,去石)1分,古字錢3文(燒赤投于硇砂水中,淬至水盡,搗),白礬(熬令汁枯,研)半兩,龍骨(研)半兩,老鴉灰(研)半兩,鹽花(研)半兩,鉛丹(研)半兩,虎睛(炙,搗)1個(gè),虎牙(炙,搗)1對(duì),發(fā)灰(研)半分,金箔(研)5片,銀箔(研)5片。
【制法】上藥,將4味為末,與別研13味和勻再羅,用豬血為丸,如櫻桃大。
【功能主治】五種風(fēng)癇。
【用法用量】每服2丸,發(fā)時(shí)及晚間溫酒嚼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十五
【處方】丹砂(研)1分,牛黃(研)1分,阿魏(研)1分,龍腦(研)1分,水銀1分,天麻1分,防風(fēng)(去叉)1分,芎?1分,細(xì)辛(去苗葉)1分,羌活(去蘆頭)1分,麝香(研)2分,烏雞血1兩,烏蛇(酒浸,去皮骨,炙)2兩。
【制法】上藥各為末,先以酒2升,煎蛇末令濃,和前藥,又以鹽、米醋、白礬末合研勻,候色光白,入銚內(nèi)煮令熱,下丹砂同煎,結(jié)成砂子,研和前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中急風(fēng),昏亂不識(shí)人。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熱酒送下。汗出即愈。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
【處方】丹砂1錢,人參1錢,附子1個(gè)(半兩者)。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瘧寒熱相半者;兼治間日瘧。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煎竹葉湯送下。發(fā)前3服,中病則吐,或身習(xí)習(xí)麻木;未中病,加至40丸,間日發(fā)前如法服,中病即止。
【臨床應(yīng)用】瘧疾:已巳歲七月初十日,予得瘧疾,連日發(fā)作,呻吟宛轉(zhuǎn)一榻間,殆無(wú)生意,如是者已兩間。平昔號(hào)為得效之藥服之已遍,略無(wú)所知。教授龐國(guó)器出此方,且云:今公之病寒熱交戰(zhàn)者,蓋陰陽(yáng)之氣不分也。龐安常有治瘧疾寒熱相半,所謂丹砂丸者,公所宜服也。其說(shuō)適契予心,即合此藥服之,二日而疾愈矣。
【摘錄】《傷寒總病論》卷五
【處方】舶上硫黃1兩,水銀1兩,太陰石1兩,太陽(yáng)石1兩,玄精石1兩(研),消石半兩。
【制法】上為末,先用無(wú)油銚子,以文武火炒,下諸藥末,令勻,如灰色,研如粉面,生姜自然汁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傷寒陰陽(yáng)二毒相伏,危惡形證。
【用法用量】每服5丸,龍腦、牛黃、生姜蜜水送下,壓躁也;若陽(yáng)毒,棗湯送下;陰毒,荏湯送下。
【摘錄】《活人書》卷十六
【處方】海帶、海藻、辰砂、茴香、木香、萊菔各等分(干者)。
【制法】上為細(xì)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疒頹)氣。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雞峰》卷二十四
【處方】丹砂(細(xì)研,水飛過(guò))2兩,半夏曲3兩,人參1兩半,天南星(炮裂)1兩半,皂莢子(炮裂,去皮取黃)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細(xì)切,焙干)2兩,膩粉1錢。
【制法】上7味,除丹砂、膩粉外,搗羅為細(xì)末,入上2味和勻,用湯浸炊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fēng)痰胸膈不利,嘔逆頭眩。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湯送,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十七
【處方】丹砂(別研)半兩,雄黃(別研)半兩,龍齒(去土,研)半兩,羚羊角屑半兩,遠(yuǎn)志(去心)半兩,菖蒲(洗,銼,焙)1兩,羌活(去蘆頭)1兩,獨(dú)活(去蘆頭)1兩,升麻1兩,芎?1兩,沙參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
【制法】上為末,入丹砂、雄黃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心氣不足,被風(fēng)所乘,驚悸不己。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溫水送下,1日2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
【處方】丹砂(別研)1兩,穹?1兩,羌活(去蘆頭)1兩,荊芥1兩,半夏(湯洗去滑,生姜汁制,搗作餅子,焙干再為末)1兩,白附子(炮)半兩,天南星(炮裂)半兩,干蝎(去土,炒)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臟中風(fēng),手足麻痹,筋脈拘攣。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1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
【處方】丹砂(研)1分,青黛(研)1分,丁香半分,肉豆蔻(去殼)1枚,無(wú)食子1枚,麝香(研)1錢,干蝦蟆(去頭足,酥涂炙)1枚。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黃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五疳八痢。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三
【處方】朱砂(細(xì)研,水飛過(guò))1兩,薯蕷1兩,犀角屑1兩,黃耆1兩,肉蓯蓉(酒浸1宿,刮去粗皮,令炙干)1兩,川升麻1兩,牡蠣(燒為粉)1兩,檳榔1兩,牛黃(細(xì)研)1錢,麝香1錢,麥門冬(去心,焙)3分,鱉甲(涂醋炙微黃,去裙)3分,豉心3分。
【制法】上為末,入研藥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骨熱,四肢煩悶,及心躁虛汗。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shí)候。
【注意】忌莧菜。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三○
【別名】雄砂丸、雄朱丸
【處方】辰砂(別研)1兩,雄黃(別研,水飛)1兩,赤腳蜈蚣1兩,續(xù)隨子1兩,麝香1分。
【制法】上為末,糯米飯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解諸中毒。主蠱毒從酒食中著者;及蛇蝎所螫。
【用法用量】雄砂丸(《普濟(jì)方》卷二五二)、雄朱丸(《嶺南衛(wèi)生方》卷中)。
【摘錄】《三因》卷十
【處方】丹砂(研)半兩,干蝎(去足,微炒)半兩,白僵蠶(微炒)半兩,天南星(炮裂)半兩,白附子1分。
【制法】上5味,搗羅4味為末,入丹砂研令勻,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中風(fēng),口眼牽急。
【用法用量】1歲兒服1丸,薄荷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四
【處方】丹砂2兩(飛研),柴胡(去苗,為末)4兩。
【制法】上為末,用獖豬膽汁拌和,飯甑上蒸一次,候冷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骨熱,15歲以下骨蒸熱勞,遍身如火,日漸黃瘦,夜臥多汗,咳嗽煩渴。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用桃仁、烏梅煎湯送下,1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七
【處方】丹砂(研)半錢,砒霜(研)半錢,巴豆霜(研)1分,硫黃(研)1分,麝香(研)1分,綠豆粉(研)1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用燒飯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一切痢疾。
【用法用量】每服2丸,血痢,煎黃芩湯送下,白痢,煎附子湯送下;疳痢,蛤粉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八
【處方】當(dāng)歸1兩,檳榔1個(gè),白術(shù)1兩,木香1分,雄黃1分,乳香1分,麝香半錢,犀角半錢,沉香1分,安息香1分,朱砂1分,桃仁30個(gè)。
【制法】上為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積聚積冷,作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生姜湯送下;白湯亦得。
【摘錄】《雞峰》卷九
【處方】丹砂1兩(細(xì)研,水飛),鐵粉1兩(細(xì)研),金箔50片(細(xì)研),銀箔50片(細(xì)研),人參1兩半(去蘆頭),獲神2兩,秦艽1兩(去苗),川升麻1兩,子芩1兩,白鮮皮1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龍齒1兩,木香1兩,枳實(shí)1兩(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末,入研了藥,更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fēng)虛驚悸,心神煩悶,睡臥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荊芥湯送下,不拘時(shí)候。
【注意】忌生血等。
【摘錄】《圣惠》卷二十
【處方】丹砂(研)半兩,鉛丹(研)半兩,陳橘皮(去白,炒)半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焙)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麥蘗(炒)1兩,陳曲(焙)1兩,代赭(煅)1兩,皂莢(去皮子,炙)半兩。
【制法】上為末,和勻,稀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反胃吐食,日久不止,大腸結(jié)燥。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日午、臥時(shí)用溫酒送下;米飲亦得。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丹砂1兩,雄黃1兩,砒霜半兩,桃仁(去皮尖雙仁,鼓炒)21枚,麝香1錢,阿魏1錢,安息香1分。
【制法】上藥各為極細(xì)末,再合研勻,用糯米粥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瘧疾寒熱。
【用法用量】每服半丸,細(xì)嚼,新汲水送下。取吐即愈。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四
【處方】丹砂1兩,金牙1兩,馬牙消(3味同研細(xì))1兩,人參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升麻1兩,遠(yuǎn)志(去心)1兩,豉1兩,生干地黃(焙)2兩。
【制法】上藥除研者外,搗羅為末,入研者藥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伏梁氣,胸不痞痛,小便赤澀,及驚悸不安,夜多夢(mèng)寐。
【用法用量】《普濟(jì)方》有木香,無(wú)金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一
【處方】丹砂(研)1兩,雄黃(研)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為末)1兩,豉60粒(炒),巴豆60粒(去皮心膜,麩炒,去油)。
【制法】巴豆并豉為細(xì)末,入前3味,煉蜜為丸,如胡豆大,瓷瓶密收。
【功能主治】解藥毒、蠱毒。主
【用法用量】每服2丸,暖蜜酒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六
【別名】朱砂丸
【處方】丹砂(研)1兩,雄黃(研)1兩,鬼臼半兩,莽草半兩,蜈蚣2條(赤足者,生用),巴豆40粒(去皮心膜,不出油,研)。
【制法】上6味,將3味搗羅為未,與別研3味和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尸注、鬼注、變動(dòng)多端。
【用法用量】朱砂丸(《普濟(jì)方》卷二三七)。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見(jiàn)《圣濟(jì)總錄》卷一○○
【處方】丹砂(研)1錢,水銀1錢,硫黃1錢(2味同結(jié)成砂子用),硇砂(研)1字,膩粉1字,斑貓21枚(去翅足,麩炒焦,為末),雄黃(研)1字。
【制法】上為末,以狗膽汁和,作49丸。
【功能主治】婦人月水不通,肢節(jié)煩痛,寒熱往來(lái),腹脅結(jié)塊,攻刺疼痛,日漸羸瘦,欲變成勞;及產(chǎn)后血露不快,腹內(nèi)疼痛。
【用法用量】《雞峰》有巴豆三個(gè);《普濟(jì)方》有硼砂;無(wú)硇砂。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
【處方】丹砂1分(研),雄黃1分(研),干蝦蟆1枚(去頭足,涂酥炙焦,研為末),石菖蒲1兩,漏蘆1兩,麝香1分(研)。
【制法】上6味,以菖蒲、漏蘆搗羅為末,與余4味入乳缽?fù)袆?,再羅,粟米飯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一切無(wú)辜黃瘦,腹痛疳痢,或有蟲冷熱。
【用法用量】每服2丸,米飲化下,空心、午后各1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二
【處方】丹砂(研)1分,馬牙消(研)1分,龍腦(研)1分,甘草(生為末)1分,牛黃(研)半錢,麝香(研)1字。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和為劑。
【功能主治】利膈墜痰涎。主小兒驚熱。
【用法用量】每服旋丸小豆大,薄荷湯化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九
【處方】丹砂2兩(細(xì)研,水飛),半夏(湯洗7遍)2兩,乳香(研)半錢,人參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天南星(炮裂)1兩,牛黃(研)2錢,龍腦(研)1錢。
【制法】上為末,用白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退壯熱,止涎嗽,利咽膈。主小兒驚悸,眠睡不穩(wěn)。
【用法用量】3歲兒服10-15丸,用竹葉、乳香湯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
【處方】朱砂1兩,天南星1兩(生用),赤箭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防風(fēng)1兩(去蘆頭),牛膝1兩(去苗),漢防己1兩,白附子1兩(生用),獨(dú)活1兩,白僵蠶1兩(微炒),麻黃1兩(去根節(jié)),芎?1兩,桂心1兩,白花蛇肉1兩(酥拌,炒令黃),蟬殼1兩,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羚羊角屑1兩,干蝎1兩(生用)桑螵蛸1兩(微炒),烏犀角屑1兩,雄黃半兩(研入),麝香1兩(研入),牛黃1分(研入),龍腦1分(研入)。
【制法】上為末,入研了藥,更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中風(fēng),手足不遂,言語(yǔ)謇澀,緩縱不仁,肢節(jié)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三
【處方】丹砂(研)半分,附子(炮裂,去皮)1分(為末),雄黃2豆許(研)。
【制法】巴豆7粒,去心皮,別研出油后,入諸藥末,研令極勻,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中惡霍亂垂死。
【用法用量】每服3丸,米飲送下。若下利未止,加3-5丸,與少冷粥食之即定。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九
【處方】丹砂(研)半兩,阿魏1分(米醋浸令軟,研,以醋為糊用),白術(shù)半兩,人參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
【制法】上6味,搗研5味為末,用阿魏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安心臟。主山嵐瘴氣。
【用法用量】如常服,每次7丸,空心溫酒嚼下;遇患者,每次10丸,空心桃仁湯嚼下,檳榔湯亦得。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七
【處方】丹砂(研)1分,麝香(研)1分,牛黃(研)1分,半夏(湯洗7遍,切,焙)半兩,丁香半兩,白附子半兩,鐵粉(研)半兩,天麻半兩,天南星半兩。
【制法】上為末,粳米飯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臍風(fēng)撮口。
【用法用量】每服5丸,荊芥湯送下,空心、午后各1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七
【處方】丹砂(研,水飛過(guò))半兩,柴胡(去苗)半兩,鐵粉(研)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天竺黃(研)1分,人參1分,黃耆(銼)1分,黃芩(去黑心)1分,甘草(炙,銼)1分,牛黃(研)1錢,麝香(研)1錢。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風(fēng)熱多驚。
【用法用量】每服5丸,煎竹葉湯化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八
【處方】丹砂(別研)1分,阿魏(醋化,去沙石,麩和作餅,炙)1分,麝香(研)1分,鉛丹(研)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取5月5日午時(shí)粽子尖3-7枚,與藥同研,于北斗下露1宿,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瘧,心寒熱,善驚。
【用法用量】每服1丸,未發(fā)前熱水送下;將1丸以緋帛裹,安耳內(nèi),男左女右。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六
【處方】丹砂(研)半兩,綠豆(去皮,研粉)半兩,砒霜(研)半兩。
【制法】端午日用乳缽先將綠豆為細(xì)末,次入砒霜、丹砂,研1000遍,用稀米粥為丸,如梧桐子大,陰干。
【功能主治】瘧母。
【用法用量】每服1丸,未發(fā)前、五更時(shí)井華水送下,少頃方可食。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五
【處方】丹砂(研)半錢,阿魏(研)半錢,砒霜(研)1錢,豉49粒(湯浸,去皮,研)。
【制法】上為細(xì)末,滴水為丸,分作49丸。
【功能主治】鬼瘧。
【用法用量】每服1丸,如脾寒,取東南枝上桃心7枚,柳心7枚,煎湯放冷送下;尋常瘧發(fā)時(shí),新汲水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五
【處方】丹砂1錢,雄黃1錢,蝎梢2-7枚(炒),牛黃半兩,麝香半兩,附子尖3枚(炮去皮,為末),巴豆1粒(燈上燎焦,去皮用肉)。
【制法】上為細(xì)末,以水浸寒食蒸餅為丸,如萊菔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風(fēng)癇搐溺,及天釣驚風(fēng)。
【用法用量】每服1丸,濃煎荊芥湯送下。以衣被蓋少時(shí),出汗即愈。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一
丹砂丸的做法大家都學(xué)會(huì)了吧,我們平時(shí)不僅可以自己試一試,還可以分享給朋友親人,讓他們的身體也多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