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干[圖]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不知道大家對射干是否熟悉,對它的功效作用是否了解,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分析一下射干的價值和食用方法等。
【英文名】RHIZOMA BELAMCANDAE
【別名】烏扇、扁竹、絞剪草、剪刀草、山蒲扇、野萱花、蝴蝶花
【來源】本品為鳶尾科植物 射干 Belamcanda chinensis (L.)DC.的干燥 根莖 。春初剛發(fā)芽或秋末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干燥。
【性狀】本品呈不規(guī)則結節(jié)狀,長3~10cm,直徑1~2cm。表面黃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皺縮,有較密的環(huán)紋。上面有數個圓盤狀凹陷的莖痕,偶有莖基殘存;下面有殘留細根及根痕。質硬,斷面黃色,顆粒性。氣微,味苦、微辛。
【鑒別】(1)本品橫切面:表皮有時殘存。木栓細胞多列。皮層稀有葉跡維管束;內皮層不明顯。中柱維管束為周木型及外韌型,靠外側排列較緊密。薄壁組織中有草酸鈣柱晶;并含淀粉粒及油滴。粉末橙黃色。草酸鈣柱晶較多,棱柱形,多已破碎,完整者長49~240(315)μm,直徑約至49μm 。淀粉粒單粒圓形或橢圓形,直徑2~17μm,臍點點狀;復粒極少,由2 ~5 分粒組成。薄壁細胞類圓形或橢圓形,壁稍厚或連株狀增厚,有單紋孔。木栓細胞棕色,表面觀多角形,壁薄,微波狀彎曲,有的含棕色物。
【炮制】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本品為不規(guī)則形或長條形,切面黃色。照上述[浸出物]項下的方法測定,不得少于18.0%。
【性味】苦,寒。
【歸經】歸肺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痰,利咽。用于熱毒痰火郁結,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咳嗽氣喘。
【用法用量】3~9g。
【貯藏】置干燥處。
【備注】(1)能清熱毒、消腫痛,常和牛蒡子、桔梗、甘草等配合應用。用治咳嗽痰喘,常與麻黃、紫菀、款冬等配合應用。
【摘錄】《中國藥典》
【出處】《本經》
以上介紹的關于射干的知識,相信大家對于射干的認識又會多一點了。我們在生活中可以食用射干對身體進行調理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