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萁骨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jià)值
芒萁骨為我國著名的傳統(tǒng)常用中藥材,應(yīng)用歷史悠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芒萁骨吧。
【別名】草芒、山芒、山蕨、虱檳草、烏萁(《福建民間草藥》),芒仔(《閩南民間草藥》),穿路萁。路萁子柴、雞毛蕨、筲萁子柴、反蕨葉、蜈蚣草、硬蕨萁、狼萁草、蕨葉草(《湖南藥物志》)。
【來源】為里白科植物 芒萁 的 幼葉 或 葉柄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狀莖橫走,細(xì)長,褐棕色,被棕色鱗片及根。葉遠(yuǎn)生,葉柄褐棕色,無毛;葉片重復(fù)假兩歧分叉,在每一交叉處均有羽片(托葉)著生,在最后一分叉處有羽片兩歧著生;羽片披針形或?qū)捙樞危L20~30厘米,寬4~7厘米,先端漸尖,羽片深裂;裂片長線形,長3.5~5厘米,寬4~6毫米,先端漸尖,鈍頭,邊緣干后稍反卷;葉下白色,與羽軸、裂片軸均被棕色鱗片;細(xì)脈2~3次叉分,每組3~4條。孢子囊群著生細(xì)脈中段,有孢子囊6~8個(gè)。
【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或山坡酸性土上。分布長江以南各地。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解熱,利尿。治婦女崩帶,尿道炎,外傷出血,燙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婦女血崩:芒萁幼芽或葉莖心(髓部),煅透研末,每次二至五錢和溫酒服。(《閩南民間草藥》)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福建民間草藥》
通過對(duì)芒萁骨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紹,大家都知道它的神奇了吧。其實(shí)生活當(dāng)中有很多看似很普通的人或者事情,都蘊(yùn)含著我們意想不到的力量。既然大家知道了芒萁骨的神奇的療效和作用,那么可以嘗試一下,檢驗(yàn)一下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