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吃太多 當心“撐”出10種病
目錄:
第一章:春節(jié)吃太多 當心“撐”出10種病
第二章:“八分飽”從細嚼慢咽開始
第三章:飯后千萬別做8大短命事
春節(jié)前后各種聚餐層出不窮,很多人每天都忙于穿梭各個宴會而無分身之術,而好友相聚最常見的一種情況就是吃多了、喝多了!吃撐了是常有的事,但它對健康會不會造成什么不好的影響呢?如何飲食才正確呢?飯后不能做什么呢?
春節(jié)吃太多 當心“撐”出10種病
過節(jié)期間三五好友相聚,不斷上桌的烤串和啤酒,可持續(xù)到三更半夜;宴請的酒席一吃就是兩三小時,其間不停落筷吃到肚圓,提醒那些在飯后揉著肚子、扶著腰、打著飽嗝的人們,哪怕是短期暴飲暴食,帶來的健康災難都無法挽回,不僅體重幾年內(nèi)會一直上升,對全身的傷害甚至會持續(xù)多年。
所有人都有吃撐的經(jīng)歷
“吃了嗎”,這句國人打招呼時最常說的客套話,足以說明人們對吃的重視。“誰能不吃飯呢?只是現(xiàn)代人的胃口越來越大,吃得越來越好才帶來了問題。”中國老年協(xié)會營養(yǎng)與食品專業(yè)委員會特聘專家張湖德教授說。隨機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所有人都有過吃撐的經(jīng)歷,更有人表示,幾乎每天都有吃太撐的時候。
人們吃多的場合,則多見于以下幾個。第一是自助餐。食物選擇豐富,再加上抱著要吃夠本的心態(tài),讓不少人戲稱為“餓得扶墻進,吃飽扶墻出”。第二是商務宴請,因為持續(xù)時間長,干坐著太沒意思,只能不停吃,不知不覺就多了。第三是朋友聚會,有酒有肉加上心情大好,最后肚皮就圓滾滾的了。第四是工作太忙吃得太急。從開始進食到大腦接到飽的信號需要20分鐘,很多人通常用不了10分鐘就解決一頓飯,這種情況也容易吃撐。第五是壓力太大,許多人飲食不規(guī)律,只有在較為放松的晚上才能好好吃頓飯,非常容易吃撐著。
吃的太飽帶來各種病
1、肥胖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消化中心主任張聲生說,現(xiàn)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來更加困難,多余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堆積在體內(nèi),其后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貴病。“無數(shù)科學研究證實,肥胖會帶來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動脈硬化、膽囊炎等,再加上由此帶來的并發(fā)癥,可能達到上百種,非常可怕。”洪昭光說。
2、胃病
張聲生說,吃得過飽所帶來的直接危害就是胃腸道負擔加重,消化不良。此外,人體胃黏膜上皮細胞壽命較短,每2-3天就應修復一次。如果上頓還未消化,下頓又填滿胃部,胃始終處于飽脹狀態(tài),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復的機會,胃大量分泌胃液,會破壞胃黏膜,屏障,產(chǎn)生胃部炎癥出現(xiàn)消化不良癥狀,長期以往,還可能發(fā)生胃糜爛、胃潰瘍等疾病。
3、腸道疾病
中國臺灣科學家發(fā)現(xiàn),脂肪堵塞在腸道里,會造成腸阻塞,大便黑色、帶血。
4、疲勞
吃得過飽,會引起大腦反應遲鈍,加速大腦的衰老。人們在吃飽后,身上的血液都跑到腸胃系統(tǒng)去“工作”了,容易讓人長期處于疲勞狀態(tài),昏昏欲睡。
5、癌癥
日本科學家指出,吃得太飽會造成抑制細胞癌化因子的活動能力降低,增加患癌幾率。
6、老年癡呆
日本有關專家還發(fā)現(xiàn),大約有30%-40%的老年癡呆病人,在青壯年時期都有長期飽食的習慣。
7、骨質(zhì)疏松
長期飽食易使骨骼過分脫鈣,患骨質(zhì)疏松的概率會大大提高。
8、腎病
飲食過量會傷害人的泌尿系統(tǒng),因為過多的非蛋白氮要從腎臟排出,勢必加重腎臟的負擔。
9、急性胰腺炎
晚餐吃得過好過飽,加之飲酒過多,很容易誘發(fā)急性胰腺炎。
10、神經(jīng)衰弱
晚餐過飽,鼓脹的胃腸會對周圍器官造成壓迫,使興奮的“波浪”擴散到大腦皮質(zhì)其他部位,誘發(fā)神經(jīng)衰弱。
“八分飽”從細嚼慢咽開始
“常吃八分飽,延年又益壽”一點不錯。這“飽”的尺度到底如何拿捏呢?對此,專家表示,做到只吃“八分飽”,最好的辦法就是細嚼慢咽。
第一,把握好吃飯的時間,最好在感到有點兒餓時開始吃飯,而且每餐在固定時間吃,這樣可避免太餓后吃得又多又快。
第二,吃飯至少保證20分鐘,這是因為從吃飯開始,經(jīng)過20分鐘后,大腦才會接收到吃飽的信號。如果吃飯?zhí)?,大腦很可能還沒得到最新情報人就已經(jīng)吃多了。
第三,每口飯都要咀嚼30次以上。
第四,用小湯匙代替筷子,減慢速度。
第五,可以多吃些涼拌菜和粗糧,生的食物不好好咀嚼就咽不下去,喝燕麥粥一定比喝白米粥慢,吃全麥饅頭也比吃白饅頭的速度慢。
此外,每次少盛一點,吃飯前喝兩杯水或是喝碗湯,買小包裝的食品,多吃粗纖維的、增加飽腹感的食品,比如豆類、魔芋等,使用淺盤和透明餐具,吃飯時有意識地幫別人轉(zhuǎn)桌夾菜,都是避免吃撐的好辦法。
飯后千萬別做12大短命事
1、飯后吃水果
很多人都喜歡飯后吃點水果,這是一種錯誤的生活習慣。食物進入胃以后,需要經(jīng)過1到2小時的消化,如果飯后立即吃水果,就會被先前吃進的食物阻擋,致使水果不能正常地消化。時間長了,就會引起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癥狀。
2、飯后飲濃茶
飯后喝茶,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的消化。另外,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飯后喝茶,就會使胃中沒來得及消化的蛋白質(zhì)同鞣酸結(jié)合在一起形成不易消化的沉淀物,影響蛋白質(zhì)的吸收。茶葉還會妨礙鐵元素的吸收,長期如此甚至能夠引發(fā)缺鐵性貧血。
3、飯后吸煙
飯后吸煙的危害比平時大10倍!這是由于進食后的消化道血液循環(huán)增多,致使煙中有害成分大量吸收,損害肝臟、大腦及心臟血管,引起這些方面的疾病。
4、飯后洗澡
民間有句俗話叫“飽洗澡餓剃頭”,這也是一種不正確的生活習慣。飯后洗澡,體表血流量就會增加,胃腸道的血流量便會相應減少,從而使腸胃的消化功能減弱,引起消化不良。
5、飯后放松褲帶
很多人吃飯過量后感覺撐得慌,常常放松皮帶扣,這樣雖然肚子舒服了,但是會造成腹腔內(nèi)壓的下降,逼迫胃部下垂。長此以往,就會患上真的胃下垂。
6、飯后運動
飯后“百步走”,非但不能活“九十九”,還會因為運動量的增加,影響消化道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尤其是老年人,心臟功能減退、血管硬化,餐后散步多會出現(xiàn)血壓下降等現(xiàn)象。
7、飯后卡拉OK
民間還有句俗話叫“飽吹餓唱”,這句話是正確的。吃飽后人的胃容量增大,胃壁變薄,血流量增加,這時唱歌會使膈膜下移,腹腔壓力增大,輕則引起消化不良,重則引發(fā)胃腸不適等其他病癥。
8、飯后開車
司機飯后立即開車容易發(fā)生車禍。這是因為飯后胃腸對食物的消化需要大量的血液,造成大腦器官暫時性缺血,從而導致操作失誤。
9、飯后性生活
老祖宗們早在傳統(tǒng)醫(yī)學中告訴過我們,飯后飽肚的情況下不要立即進行性生活;在激烈的性生活之后,不要立刻吃得很飽。二者皆會傷極脾胃。身體在安靜的情況下各組織器官的血流量分布差異很大,但人的身體具有隨時調(diào)節(jié)血流量的能力,哪個器官工作忙,身體就會多分配一些血液,反之,血流量的分配則相對減少。飽食后胃腸道的工作量驟然增加,身體會調(diào)動更多的血液過去參與工作,以便幫助消化。這個時候分配在生殖器官的血液就要相對減少。而性生活最大的特點就是要廣泛充血,所以如果吃得很飽然后立即性交,就會出現(xiàn)胃腸道跟小老弟爭奪血液的情況,胃腸道搶不過,就會缺血,影響胃蠕動,進而影響消化系統(tǒng)的功能。長此以往,容易導致胃部不適、飽脹感、疼痛等胃炎癥狀的出現(xiàn)。反之亦然。聽起來很復雜?那你只要記得“已飽勿房,已房勿飽”就行了。
10、飯后打牌
長此以往,容易導致胃部不適、飽脹感、疼痛等胃炎癥狀的出現(xiàn)。
11、飯后睡覺
飯后立即睡覺 吃完飯后,大量食物在胃里,為了更好地消化吸收,人體就會增加胃、腸的血流量。而身體里的血量卻是相對固定的,所以大腦的血容量就會減少,血壓也隨之下降,如在這時睡覺,很容易因腦供血不足而發(fā)生中風。而且馬上睡覺消化要占有大量的血液,腦部會因為缺少血液而使得睡眠不好甚至會出現(xiàn)危險;另一方面由于消化的蠕動緩慢,容易引發(fā)腸胃??;第三方面是鈣容易積聚,結(jié)石易形成;第四方面易發(fā)胖。
12、飯后喝酸奶
每天喝點酸奶已經(jīng)成了很多人的飲食習慣。由于酸奶不需加熱,喝起來方便,因此有人大量飲用,有人餓了以它充饑。但從營養(yǎng)的角度說,喝酸奶也講究時間,喝多了還會給身體帶來負面效果。一般來說,飯后30分鐘到2個小時之間飲用酸奶效果最佳。人在通常狀況下,胃液的pH值在1—3之間;空腹時,胃液呈現(xiàn)酸性,pH值在2以下,不適合酸奶中活性乳酸菌的生長。只有當胃部pH值比較高,才能讓酸奶中的乳酸菌充分生長,有利于健康。飯后兩小時左右,人的胃液被稀釋,pH值會上升到3—5,這時喝酸奶,對吸收其中的營養(yǎng)最有利。
結(jié)語:還有幾天就要春節(jié)了,節(jié)日期間免不了胡吃海喝,希望大家牢記8分飽原則,不要讓自己吃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