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養(yǎng)生 不同年齡的人群到底睡多久合適
在所有的健康指標中,睡眠時間和質(zhì)量好壞占了很大比例。最新一期臺灣《康健》雜志指出,不同人群需要睡眠的時間也有所不同。
出生1—2周內(nèi)的新生兒。
平均一天(包含夜晚及白天間斷睡眠)的總睡眠量應(yīng)該達到17個小時。這段時期,新生兒睡眠質(zhì)量的好壞與新生兒的發(fā)展成熟度關(guān)系很大,很多新生兒做夢比率也非常高,可能占整晚睡眠的40%—50%。
出生6個月后的嬰兒。
這時平均一天的睡眠量降為13—14個小時。針對這個階段,家長最明智的做法是,確保孩子在最后一次睡眠結(jié)束后,至少保持兩小時的清醒間隔,以確保晚上的睡眠質(zhì)量。
副標題#e#學齡前的孩子。
全天的總睡眠量減少至12小時左右。此時孩子通常在白天會有一次小睡,而這一小段睡眠時間對學齡前的孩子非常重要,有助于孩子發(fā)育和成長。
進入小學后。
一天的總睡眠量會減少為9—11個小時。
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
這段時期的睡眠形態(tài)已近似成年人,建議中學學生一天總睡眠量為7—8小時。
成年人。
最理想的是7—8個小時。但據(jù)統(tǒng)計,如今人們的睡眠時間嚴重缺乏,建議每天中午至少休息10—15分鐘,以確保好的精神狀態(tài)。
中老年人。
白天嗜睡,晚上睡眠時間較短。換句話說,中老年人并不是因為睡眠需求減少,而是其夜晚維持長時間睡眠的能力變差了。研究表明,中老年人平均整晚睡眠時間為6小時,做夢階段約占20%。
臺灣長庚醫(yī)院睡眠中心臨床心理師吳家碩指出,當找到適合自己的睡眠時間以后,就可以在白天擁有好體力,晚上擁有好睡眠。因此,與其斤斤計較于到底需要幾小時的睡眠才健康,倒不如花些時間,觀察自己白天精神、情緒等各方面是否良好,睡眠品質(zhì)是否滿意。白天與晚上感覺都很舒服,就說明你睡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