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位準爸媽們思想觀念的升級,越來越多的準爸媽們開始將孕前檢查當做是造人大計的伊始。但是,孕前檢查究竟要檢查什么,不同人群是否需要多做一些檢查,這便不得而知了。一起來看看,其實不同人群,孕前檢查各有側重。

對號入座人群和體質不同 孕前檢查各有側重
如果你認為,所有人要做的孕前檢查都是一樣的常規(guī)檢查,那你就錯了。身體健康,無病無痛不代表就一定能順利懷孕。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只有在專業(yè)的檢查之后才會清楚,而不同的人群,其孕前檢查的側重點也不一樣。你是哪一類人群,趕緊“對號入座”吧!
一、白領一族
在早些年,“白領”聽起來似乎還是人人羨慕的行業(yè),而如今,朝九晚五、亞歷山大的白領階層卻常常自嘲。COCO和老公都是典型的“白領”,他們每天花在路上的時間就要2-3個小時,除去吃飯的時間,他們都是呆在辦公室里面。而久坐缺乏運動的狀態(tài),會直接影響到全身血液的循環(huán),骨盆由于受搭配壓迫更使子宮血液循環(huán)不暢。
【孕前重點檢查】:夫妻雙方全面的常規(guī)體檢。
在一般身體沒有其他問題的前提下,對于白領階層,婦產科醫(yī)生一般會建議他們進行常規(guī)體檢,然后再日常生活中有針對性地進行鍛煉,加強骨盆肌力量,同時,保證每天合理的生活作息時間,拒絕煙酒,均衡攝入營養(yǎng),保證輕松的心態(tài)即可。
二、“微胖型”美女
小叮是個吃貨,幾乎是城市移動的美食播報站,愛吃帶給她唯一的遺憾就是身材有點兒胖了,她自稱屬于“微胖型”的美女。其實,女性不論過瘦還是過胖,都會影響正常懷孕。對于過度肥胖的女性來說,她們排出的卵子孕育成為健康胚胎的可能性真的很小。而由于內分泌失調引起的肥胖女性,則容易患多囊卵巢綜合征,使卵泡不易成熟,影響正常排卵,造成不孕。
【孕前重點檢查】:夫妻全套生化檢查+全面常規(guī)體檢。
對于過度肥胖的備孕女性來說,健康地瘦下來是唯一的辦法。而這種健康的減肥方式,主要還是通過飲食、運動調節(jié)等方式調理女性的身體狀況,確保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來孕育寶寶。而當女性一旦確認懷孕,則不可再隨意減肥,但可以根據(jù)醫(yī)生專業(yè)的意見對飲食的熱量、營養(yǎng)素分配及體重增加制定限定計劃。
三、有過流產經歷的女性
未未和男友今年剛結婚,一年前沒有打算懷孕的她,有過一次流產的經歷,現(xiàn)在打算要孩子了,未未開始擔心之前的影響經歷是否會影響到自己的再次懷孕。我們平日看到的那么多“人流廣告”,足以證明人流的市場還是非常大的。不管是什么目的進行流產,女性都應該在術后至少半年才能再次懷孕。如果子宮內膜和宮頸口沒有完全的恢復,很容易導致再次流產。
【孕前重點檢查】:染色體檢查+鉛及職業(yè)毒物檢測+凝血功能檢查+激素測定檢查+流產免疫系列檢查+甲狀腺功能檢查+糖代謝+碘、精液測定+宮腔鏡檢查
在進行孕檢的時候,備孕女性應主動提前將自身的流產相關事宜告知醫(yī)生作為參考,如流產原因、流產的時間、是否有后遺等。如果女性患有婦產科特殊病如不孕、習慣性早流產、分娩先天畸形兒史、不明原因死胎、新生兒死亡史等,女性都必須進行相關檢查,分析其中原因,進行針對性治療,避免再次流產。
四、月經不調的女性
蕭蕭和先生準備要寶寶了,可是一直月經不調的她,每個月幾乎都要被經期折騰一次。醫(yī)生曾經提醒過她,月經不調如果沒有調理好,是會影響她要孩子的。其實,對于月經不調的女性,應該先分清楚自己是屬于處女時期的月經不調還是婚后由婦科引起的月經不調。處女時期的月經不調其實是很容易調理的,婚后懷孕的幾率也很高。而由婦科疾病導致的月經不調,則可能是不孕的征兆。
【孕前重點檢查】:卵巢功能檢查+垂體功能檢查+蝶鞍CT檢查+染色體檢查+B超檢查
對于女性來說。月經不調多是由于子宮內存在的某些問題而引起的。而子宮,恰恰是孕育生命的關鍵場所。所以,女性一生都應該呵護好自己的子宮,一旦發(fā)現(xiàn)月經不調,應及時到醫(yī)院進行檢查,以免越拖越嚴重。
五、具有家族遺傳病史的女性
阿離從小就知道,自己的母親有糖尿病,而年紀輕輕的她也是被遺傳的。在結婚之前,阿離覺得也就只是生活上需要多注意一點而已,但當她想要備孕的時候才知道:在各種遺傳病中,糖尿病的產婦及圍產兒死亡率遠遠大于非糖尿病患者。
據(jù)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患有糖尿病的女性大約有2%的人群患不孕癥,而她們的流產率可高達15%-30%。這是因為女性一旦懷孕,糖尿病癥會加重,從而增加孕婦及胎兒、新生兒的并發(fā)癥。
【孕前重點檢查】: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
當然,也并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不能夠懷孕。但是,如果具有遺傳病史,那么女性在孕前3月應停止服用口服降糖藥,以免藥物中的某些成分導致胎兒畸形,可根據(jù)醫(yī)生的診斷改用胰島素,將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理想水平。同時,在生活中控制飲食,合理運動,將其引發(fā)的并發(fā)癥減至最少。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14april14hr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