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網友能接受,專家提醒別“走味”網友觀點
就“走婚”話題,騰訊·大楚網發(fā)出網絡調查,截至昨日19:00,共982名網友參與。其中,23%的網友表示“可以接受”,超過40%的網友表示“適當的時候,我也會考慮走婚”,而其余37%的網友則表示“不能接受”。
專家建議
湖北省婚姻家庭協會副秘書長、高級婚姻家庭咨詢師魏明震表示,對于年輕人來說,因為經濟原因、生活習慣選擇走婚,可以理解。同時,他提醒走婚夫妻要注意相互體貼和關注,不要因為距離而影響婚姻走向,讓走婚走了味。“從長遠來說,婚姻畢竟需要從愛情走向親情,共同擁有一個完整的家的空間,建立穩(wěn)定的家庭關系,才是大部分婚姻的最終需求。”
走婚族來源
走婚是摩梭人的一種婚姻模式。摩梭人是母系社會,在日間,男女很少單獨相處。男子若是對女子傾心的話,在日間約好女子后,會半夜到女子的“花樓”,但不能于正門進入花樓,而要爬窗,再把帽子之類的物品掛在門外,表示兩人正在約會,叫其他人不要打擾。然后在天不亮的時候離開。如今,這項傳統(tǒng)婚俗被賦予了新的內涵:雖然結婚,卻沒有共同住所,平日各回各家,節(jié)假日才聚到一起。
走婚婚俗
走婚是“母系”家庭中重要組成部分。成年男子“走婚”是一個傳宗接代繁衍后裔的途徑,只是不同于其他民族夫婦長年生活在一起。他們是日暮而聚,晨曉而歸,暮來晨去。摩梭人走婚有兩種方式:一種叫“阿注”定居婚;一種叫“阿夏”異居婚。
現在來講“阿注”定居婚。摩梭男女青年通過“走婚”儀式后或從男女雙方家搬出居住在一起,或男方到女方家居住,也有女方到男方家居住的,但后兩者并不多見,他們長年相守、生活在一起,撫養(yǎng)著下一代。這種定居婚為“阿注”定居婚。
“阿夏走婚”:每當夜幕悄悄降臨后,這個家庭中成年男人們就出去了,他們當中有各位舅舅、哥哥、弟弟,各奔東西南北,去自己的“阿夏”家。對方的姐妹們在家中等候自己心中的“白馬王子”到來。她們晚間特別忙,當家長的母親更是雙肩重擔,既要打點舅舅和兄弟出門又要照料家中老母和姐妹與小孩們,還要接待自己的“阿注”(丈夫)來幽會。
摩梭族走婚謎題
在世界眾多民族中不乏仍處于原始狀態(tài)的民族,但時至今日均無“走婚”這一特殊的風俗。對于“阿夏”走婚為什么能夠歷經滄桑后,仍存在于滬沽湖摩梭人中間,至今是一道世界級的未解之謎。為此,國內外學者作過大量調查研究,并運用各種人類學現有理論進行分析,然而得出的結論似乎尚不足以解開這道難題。最為詳細的調查是詹永緒先生等于1963年、1965年和1976年進行的調查研究。他對滬沽湖沿岸和永寧平壩的六個鄉(xiāng)的964名女子和785名男子共計1740人進行了婚姻狀況的調查統(tǒng)計。結果,實行“阿夏”走婚的為1285人(女730人,男555人)占73.5%。對于阿肖婚姻為什么能長期延續(xù)。他認為有五個原因一是摩梭人的母系社會尚未完全瓦解,而外界的影響又還軟弱;二是社會生產力落后,尚未形成個體私有制,而以家庭集體所有制為主;三是婦女仍然充當謀取生活資料的主力;四是血緣紐帶關系使傳統(tǒng)的觀念很深蒂固;五是上層土司不反對“阿夏”走婚。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14april14hrs.com/